自然规律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不断调整自身去适应环境,人才能获得巨大发展。
我们不是神,只是凡夫俗子,所以不能一下子就改变生存环境。那么,不能改变环境,就要改变自己:我们不能让外面的雨停止,那就带上伞出门;前面的路因为某种原因不能通行,那就绕道走。
在李开复的人生历程中,他也曾遇到过失意和沮丧。每当这时,他都会鼓励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他曾说:“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
其实,这就是换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倘若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相信生命中的失意和沮丧会少很多。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长者问一个年轻人:“有两个人同时掉进了烟囱里,他们爬出来后,一个满身脏兮兮的,一个相对比较干净,请问,谁会先去洗澡呢?”
年轻人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全身脏兮兮的那个人!”
长者摇头说:“你错了,那个全身脏兮兮的人看着相对干净的人心想:我身上一定也是干净的。而那个相对干净的人看着全身脏兮兮的人心想:我身上一定也是脏兮兮的。所以,身上干净的人会先去洗澡!”
长者接着问:“后来他们又从烟囱里掉了下去,出来后谁会先去洗澡呢?”
年轻人赶忙回答:“那个干净的人!”
长者又摇头说:“你又错了!那个相对干净的人上次洗澡时,发现自己并不脏;而那个满身脏兮兮的人则相反,他明白了,那位干净的人为什么要洗澡,所以这次他首先跑去洗澡了。”
长者再问:“第三次他们又从烟囱掉了下去,出来后谁会先去洗澡呢?”
年轻人说:“那个全身脏兮兮的人会先去洗澡。”
长者说:“还是不对!两个人掉进同一个烟囱里,怎么会一个全身干净,而另外一个全身脏兮兮的呢?”
的确,要想把问题看清看透,就要跳出思维的惯性,避开思维的惰性,换一个角度去思考。
当你思考时,不妨“避开大路,潜入小径”。也就是说,有时候你完全可以换个角度去看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按照大多数人的思维角度去思考——你可以把眼光转向那些不被人重视的角落。
同样,当你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也可以转换思维的角度。比如,你上班迟到了,领导扣你的钱——从不好的方面讲,你的钱被扣了;可从好的方面来讲,你可能因此会改掉迟到的毛病。
人们常说:角度决定高度。决定你人生高度的,不只是你的学历、背景、资历、经验,还有你看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
世界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障碍是由你的主观观念造成的。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最大秘诀在于,他们总是能用不同于常人的视角审视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细节,使自己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非常人所及的高度。
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看待世界的眼光——我们的态度,可以改变世界在我们眼里的样子。
天气总是阴晴不定,从来都是几日风雨几日晴。如果我们心里有一片永远的艳阳天,即使在淫雨霏霏的日子,我们也可以活得明亮灿烂。
乐观的心情、积极的态度、睿智的思想,这些就是我们心里的阳光,它能让我们的生命永远明媚不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