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位名叫范槁的士大夫上书痛斥皇后无德,说她扰乱朝纲还善妒,如今的皇帝的后宫中只她一人,连一妃半嫔都不曾有。皇后得知后并未与其有口舌之争,反倒上书陛下,对当时川陕一代遭受旱灾的事提出了治理方法。此章程一出,震惊朝野,皇后与朝臣在武英大殿上辩论了五个时辰,最后她的方案被启用,灾情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了缓解。事后她还主张在当地兴修水利,造福了川陕一代数万百姓,那位士大夫的奏章就此石沉大海,无人敢指责皇后参与朝政的行为,谁都不愿自取其辱。
当今皇帝曾金口玉言承诺过,“无论是男是女,是残是缺,只要有济世报国之心,有造福万民之才,皆可辅佐朕治理天下,人的才华不该被躯壳所限制!”因此还掀起了梁国境内女子喜闻练武的热潮。
此时卓然与夏青岑一前一后跪在大殿中央向帝后行跪拜大礼,免礼平身后,卓然将事先准备好的奏章承了上去。
“微臣幸不辱命,为北境运送粮草物资并协助秦将军夫妇一力对抗契丹入侵,力保北境防线不失,这是微臣整理的奏报,请陛下过目。”虽然北境秦家军与契丹一站大获全胜的消息早已传入京城,但是亲耳听到主力将军上报依然让人为之振奋,文武百官纷纷点头叫好,原本安静的大殿此时也热闹了起来。
皇帝看完奏章,“有卓将军上前助阵,我那堂兄必然是如虎添翼,北境一站想输都难!哈哈哈哈哈哈”
“陛下过奖了,其实此战关键不在微臣,更不在秦将军。”卓然自然不会将功劳都拦在自己身上,那秦峰将军与当今皇帝乃是堂兄弟,二人自小一起长大,一个通文一个善武,感情甚是亲厚。经此一役皇帝自然不会亏待自己,自己何苦还要上去争夺。
“哦?连卓将军都不敢称功?是谁能功劳高到盖过主将啊?”秦钊自然知道他说的是谁,不过他知道不代表人人都知道,既然这人已经来了,该走的过场自然一个都不能少了。
“回陛下,正我身后这位夏前锋,他领着3000前锋将士,绕到敌营帐后,直捣契丹王帐,将那契丹王穆哈尔德斩于案几之上,后带着契丹王的头颅在回程路上搅了带人偷袭的契丹太子穆哈尔甄,可谓是功不可没啊。”卓然字字铿锵有力,将夏青岑的功劳说的一清二楚。
“朕听说那穆哈尔甄已经逃了。”秦钊并没有借坡下驴夸赞夏青岑,反而话锋一转露出了追究之意。秦钊话音刚落大腿便传来一阵刺痛,他侧头看着坐在身侧面色如常的皇后,不着痕迹的揉了揉被她拧过的地方,随后端正坐姿,依然没有打算就此收场。
卓然一时语塞,此时殿下百官也议论纷纷。卓然毕竟不是常伴皇帝左右的朝臣,不清楚皇帝脾性,但是还是硬着头皮说道:“此事乃是微臣没有及时接应夏前锋,才会被那契丹太子逃了。夏前锋原本只有三千人马,折损了近一半才绞杀契丹王,回程又意外遇到带人偷袭秦家军主将的穆哈尔甄。这两方火拼,虽然是险胜,但是半路又被前来营救的契丹人,这才让那契丹太子给逃了。若陛下要怪罪,还请追究微臣指挥不当之责。夏前锋当时险些被契丹太子取了性命,还是秦副将见夏前锋未能及时与主军汇合,心下起疑前去接应,才救下夏前锋一条性命。”卓然越说越有些激动,后边的语速显然已经有些急切,说到最后甚至跪了下去。若非自己没安排好接应得人,也不会害得夏青岑几遇丧命。
皇后听说夏青岑差点死在战场,险些按捺不住,好在皇帝适时拉住她的衣袖,只怕此时皇后已经冲下去给夏青岑检查伤势了。
“卓将军无需如此激动,你先平身。朕既然知道那契丹太子逃了又怎么会不知道他是怎么逃得。夏将军如此英勇,朕心甚慰,只是夏将军如此不爱惜自己的性命,若你命丧沙场,你的亲人要如何自处?”秦钊说到最后已经有了咬牙切齿之意,既然捣了王帐就该乖乖与主力汇合,偏要绕道去截契丹太子的人马,如此贪功冒进,合该军法处置。
夏青岑直到今天不会这么容易,所以也从善如流的下跪认错。秦钊在气头上,还是别跟他针尖对麦芒比较好。
秦钊看他如此乖顺,心中的闷气也消了大半,不过今天又怎么会就让他这么轻易的蒙混过关!不只想到了什么,这位皇帝陛下突然笑了出来,随后懒洋洋地说道“抬起头来!”
夏青岑从善如流的垂目抬头,露出了满是胡子的脸。大殿上却不知从何处传来一道笑声,夏青岑不用看也知道除了上边那两只老狐狸还会有谁。
帝后坐在上首紧皱眉头盯着夏青岑许久,朝臣都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今天这帝后二人着实有些奇怪。明明是军功赫赫的少年才俊,到了殿上一句话没说就挨了一顿之责。往常皇帝二人都是极其守礼之人啊,今日这是怎么了?
不知过了多久,皇帝转头对皇后说:“你去看看,朕觉得这位夏前锋着实有些熟悉。”皇后俯身道“是”,然后一步步走了下来。此时的夏青岑脖子有些僵硬,但是一动也不敢动,卓然也是惊讶非常,他猜测夏青岑身份应当不会很低,但没想到会跟皇家车上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