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村长这一职务对梅荀来说是不是会有压力,归根结底,这毕竟也是一桩好事。毕竟梅林收成这种事主要还是受自然因素影响的多,岂是人力可为之,人力所能及也就是参赞天地之化物,努力求得个好结果罢了。
这天家里可热闹了,梅若茗的母亲江氏和嫂子黄氏准备了一大桌好吃的,本来想留梅叔公在这里用饭的,但是他叹了口气地摇摇头,大家就都会意了,他还要回家照顾还没没上学堂的孙了,谁让他的爱赌父亲把他扔在他爷爷家里就不管不顾了,连自己的妻子出走他都可以不当一回事,对自己的孩子更是视为如同累赘一般,巴不得就没生过。
一桌子的家常便饭,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是热气腾腾的菜有的还在咕噜咕噜地冒着泡儿,就热吃对农村人来说比什么都强。
一家人,家长梅荀和江氏,还有梅若茗的大哥梅若庭和大姐梅若芳,都已经成亲生子。梅若庭娶的是菊香村的黄氏,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长得虎头虎脑的,于是给他取了个小名虎子,刚刚学会走路,就没有一刻歇下来。
梅若芳则嫁给了稻香村的一户姓苗的人家,小日子过得还算是舒坦,今天听说自己的父亲当选了村长,带着刚满月的女儿珠儿特意从稻香村回娘家一趟,因为丈夫有其他的事,所以就没有跟来。虽然人没来,心意也还是考虑周全的,特意备了一份好礼让若芳带来给自己的岳父大人做贺礼,祝贺当上村里的一把手。
“两个孩子都睡着了。”黄氏说着从里间走出来。
“快坐下,都忙活大半天了,什么活都抢着干,也不让我这个姑子搭把手。”若芳忙把黄氏招呼坐下。
“姑子说这样的话可就见外了,从小在家里就习惯干这些活了,没什么的。倒是现在多了个虎子,总喜欢乱走乱逛,总不得为他多操点心。”黄氏笑着说。
“这个嫂子真是没得说了啊,大哥可得好好多疼嫂子,晚上记得给捏腰捶腿,卖力一点哦。”若兰拍了拍大哥的肩,大哥梅若庭还有点不好意思。
“你这闺女,都是做娘亲的人了,你大哥也了做父亲,还像小时候一样喜欢开你大哥的玩笑。”母亲江氏用手轻轻地捏了一下若芳的手臂,若芳捂着手臂装作好像是被容嬷嬷扎了针一样,抱怨到:“娘,我也长大了,你怎么还有小时候教训我的那套,嫂子面前,给留点面子行不?”
看到大家一团和气,梅洵很是高兴,只是还少了一个人,梅若茗。
“若茗呢?去哪了?”梅洵问到。
黄氏满从笑声中镇定下来,说:“我刚才把珠儿抱进去里间睡觉的时候看到小叔子正在书房里用功呢。已经喊了他来吃饭了。”
若芳马上抢着回到说:“你叫他吃饭有什么用,应该喊他喝茶,保证他比谁跑的都快。”
大家又大笑起来。
梅洵心里也暗自高兴,难道早间训斥的那些话对这个将要参加第二次乡试的小儿子竟起了作用,这会子还在书房里用功。
梅若茗生下来身体就有点孱弱,注定不是种庄稼的命。和大儿子不同,大儿子读了几年书就主动不想读回来帮家里务农,而小儿子就这样读书读到了可以参加乡试的年纪,而就像梅叔公说过的,梅若茗是村里读书人中最受他老先生欣赏的,本想自己老梅家总算是出了一个考取得到功名的子孙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孩子居然这样不争气,张贴的大红榜上是有一个姓梅的,只是不是他的孩子梅若茗。
其实梅洵从梅若茗考完乡试回来后就应该猜到了结果。梅若茗一回来就抱怨什么八股取士,着实是在禁锢人们的思想,这样读书有何用处。
梅洵气得差点动起手来,八股取士什么的我不懂,这么多年来都是这么考,不见别人抱怨,偏到了你这就成禁锢思想的了,你能有什么思想,一个未曾经历世事的小毛孩。
梅若茗也不甘示弱,抱着手说自己不读书了,要跟着大哥下地种田,这可把梅洵气得差点晕了过去,梅若茗毕竟还是个孝子,见父亲快要晕倒,大哥和娘亲也同自己的父亲一个鼻孔出气,在一旁帮声,少不得屈服,答应明年再去应试。乘胜追击的梅洵说什么也要梅若茗签下保证书,保证自己的名字明年一定出现在大红榜上,不然就别在家呆了。
“你刚才的话也说得太重了,若茗到底说也是大孩子了。”江氏带有一点责备的语气说到。
“说到留面子,现在这孩子可不比我差,早间弄得我在你们梅叔公面前都拉不下脸来。”梅洵本来还想在饭桌上就这事把梅若茗数落一番,但是听到儿媳妇刚才这么一说,也就算了。现在自己的妻子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梅洵一下子没忍住就说了出来。
“好了,别说这件事了,这饭再不吃可就凉了,你再去把你的好儿子叫过来,让他和全家人吃完饭喝完茶再去用功。”苏洵对江氏说到。
果不其然,江氏一会儿就把梅若茗引到饭桌前。
大家都笑着喊了一声:我们的茶虫书生来啦。
梅若茗没好意思地坐下,一脸无辜真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