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麻痹状态。
太平洋分舰队停泊在旅顺外港,舰艇警戒仍执行“平时规定“,已经决定采取加强警戒的补充措施,但要到1904年2月10日才开始执行。
夜间不打开防雷网,却以军舰上的探照灯把内港的出入口照得通明。
总督阿列克塞耶夫及其亲信知道日俄谈判破裂的消息,但没有采取应变措施。
直到日军偷袭旅顺前几小时,舰队参谋长威特赫夫特将军还说“战争打不起来“。
1904年2月8日白天,1艘英国汽船驶进旅顺,日本驻旅顺领事立即撤侨。
阿列克塞耶夫等高级将领对此也等闲视之。
在圣彼得堡只有个别人注意到战争的征候。
例如喀琅施塔得港口司令马卡罗夫,他于1904年2月8日专门致函海军部,提请该部注意旅顺舰队的危险处境,建议将舰队开进内港。
信中说,如不采取这个措施,“则我们将被迫于首次夜间突袭之后这样作,那就要为这个错误付出重大代价了“。
然而,直到日军开始攻击时,俄国舰队仍在外港,而且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杨蛟正在回忆日俄战争的时候,谭睿玲突然进了房间。
“杨蛟大哥,不好了,俄国爆发了革命,沙皇已经下台了”。
听到睿玲的话,杨蛟才想起来,今年是俄国革命啊,伟大的革命老师,很快就要执掌沙皇俄国了。
而且十月革命之后,新生的苏联,为了保住政权,啊,大量的欧洲国土,割让给了德国。
我们都知道,俄国在一战的表现实在不佳,军备烂不说,还前线作战连连失利。
战争的泥潭,不仅让前线士兵饱受煎熬,而且国内经济也不堪重负,国民厌战情绪相当高涨,再打下去是没有出路的,沙皇就是为此,国家发生二月革命,才被迫退位下台的。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苏俄仍然属于协约国一方,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
为了顺应民意,退出战争,保住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苏俄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并最终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在这样的情况下,列宁开始与德国和奥匈帝国进行联系,想要结束战争,尽管德国面临两线作战已经十分艰难,心里巴不得俄国退出战争,但是上赶着不是买卖,德国趁机开出巨大的条件,就是让苏俄彻底割让被德军占领的土地。
德国提出了苛刻的条件,根据《布列斯特条约》的规定,今天的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和芬兰全部脱离苏俄,这可是罗曼诺夫王朝300年的扩张的成果,即便如此列宁还是一口答应了。
而且这一点错都没有,因为在列宁看来德国纵然暂时得势,但是与全世界为敌注定它长久不了,一旦哪一天垮台自己就有机会拿回失去的土地。
列宁割地给了德国使得德军的东线战场压力骤减,也使德国有更多的兵马集中到西线战场,暂时避开了德军的锋芒。
其实列宁割的那些地方,很多已经被德军纳入怀中了,德军一天向前推进几十公里,列宁不割地只会损失更多。
因此,列宁割让大片国土,在当时看来,是十分正确的决定!列宁知道,如果不和德国签订条约退出一战的话,苏俄政权将会和沙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样会被民众推翻,这是前车之鉴。
另外新生的苏俄政权力量并没有控制全国,只控制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地区,俄罗斯的其他地方还不知道改朝换代,还有大量的沙皇残余势力,国内战争还有很多仗要打,需要时间来巩固新生的苏俄政权。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尽快退出帝国主义战争,选择以割让国土领土为代价,一直以来饱受争议。
不过从现实角度和长远影响看,列宁这么做是正确的,为巩固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宝贵时间,而后来苏联也收复了一部分割让的国土。
就在杨蛟想着关于俄国的一切,的这个时候,一时没有注意到,自己身边的钟离。“杨蛟大哥,你这是在想什么?现在俄国爆发了革命,国内局势必然是乱了,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机会”。
杨蛟看着钟离,对他笑一笑,其实俄国革命。
就是促进了一个红苏联的诞生而已。
不过是歪的思想,对欧洲的威胁更大,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不会不管的。
想到这里的杨蛟,还没有做出决定,突然自己身边出现了一个人。
“亲爱的阎王搁下,我们又见面了”。
杨蛟看了一下,原来是现代西方地狱的主人。
麦斯特马又派他的手下,莫克森,来见杨蛟了。
“莫克森,你来见我有什么事吗?。
莫克森,看着杨蛟笑笑,”阎王大人,我代表我的主人,西方地狱之主麦斯特马,这一次来见您,是来道歉的“。
”莫克森,既然你是来道歉的,那这一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