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 锦书如今真是觉得这年头消息太不方便了,尤其作为女子,外头的事情她能得知的渠道非常有限, 只能等着楚穆送信回来。
楚穆的信里头总是报喜不报忧,随信送回来不少东西, 毕竟, 他一个郡王, 当朝的皇子下去做钦差,谁不得好好巴结一下, 这位未必记得谁给他送过礼, 但是谁没给他送过, 多半是记得的,回头仗着自个是钦差, 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扣到自个头上来, 那可就糟糕了,毕竟, 当官的没几个真正=经得起检查的。
楚穆也算是明白,什么是水至清则无鱼了,不过,这水也太混了点, 这些官员,有一个算一个, 几乎就没一个清白的, 只是他要是真嫉恶如仇到看到一个逮一个, 这次的差事也别想gān了。
楚穆有的时候想想也有些沮丧,不过,对于这一点,别说他了,就算是圣上也没办法改变,人的贪欲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没钱的希望有钱,有钱的希望更有钱,还有的看着不错的,他们实际上是想要更进一步,但是更进一步到底是为国为民,还是为了他们自己,那就不好说了。
赈灾这种事情,总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对于灾民的处置更是麻烦,大灾之后容易产生瘟疫,好在如今天气已经开始转凉,要不然,乱子还在后头。
楚穆并不是什么热血上头的小青年,跟他一块儿过去的人都觉得这个皇子还算是老成持重,起码没有一上来就喊打喊杀,因此,倒也没有引起当地那些注定要倒霉的官员的反弹,这些官员也明白,不管是闹出民变,还是失土之责,都是祸及家人的死罪,不过,都是死罪,怎么死,还有对家人的处置,都是有区别的,何况,还有一个词,叫做戴罪立功呢!当初他们怕的就是来个愣头青,二话不说就将他们砍了平息民愤,如今楚穆还算是给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个机会,让他们有机会挽回,因此,一个个也顾不得继续贪赃枉法,上下勾结了。几乎是用尽了自个的本事,绞尽脑汁开始安排起来。
这些官员熟知当地的情况,甚至对于那些乱民的首领也有些了解。能够鼓动灾民造反的,自然不可能是普通的灾民,他们在当地就有些威望,其中一个甚至是读书人,叫做赵勤,十几岁就中了童生,后来屡试不第,不得不做了个教书先生,主要给孩童启蒙。
屡试不第的人多了,有的是运气,有的就有自个的原因了,赵勤自个没注意,刚开始几次或许是因为运道,没碰上赏识他的人,才一直没有考中,但是后来,他的文章就显得有些刻薄,格局太小,甚至带着怨气,这样的文章,考官要是取了,那才叫怪了呢!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