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m..com
“听说士族们的厨子都坐不住了,纷纷去他那摊子上买点心回去给主家尝鲜!”
刘福以前并未将这李匠头的话放在心上,毕竟李匠头这人为人滑头,还喜好chuī牛。
再者,如果当真能有那般神仙手艺,为何不去士族家里当厨头,反而窝在蒸饼摊上受那风chuī雨淋之苦?因而刘福并没将那陆家蒸饼摊新来的小师傅放在眼里。
可眼下他暂时想不出别的办法,他必须要在短期内就找到新鲜的吃食和好手艺的厨子来帮自己度过难关。那不如……去那蒸饼摊瞧瞧又如何?
刘福想通了,当即租了辆牛车载着自己就往玉chūn街上的陆家蒸饼摊赶过去。
结果一去,摊子都让人给砸了。哪里还有那陆家小哥的身影?问了一圈周围的街坊,才得知陆家小哥现下不在这儿做生意了,也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儿。刘福让牛车拉着在玉chūn街和附近两条有点人气的街巷转了个圈,也没能找到人。
眼见日头西沉,刘福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采青巷,打算先和自家婆娘商量一番,看看是否去哪家大户人家里借两个好厨子,变着法的做点殿下之前未曾尝过的菜式,先把这几日对付过去再说。
不曾想离自家院子还差百来步,居然见到了那位眼熟的陆家小哥。再往他身旁一瞧,一张惊世绝艳的脸闯入眼帘,闪得他一对昏花老眼直冒金星。
刘福激动地差点没哭出来。兜兜转转的,这不就在眼前嘛!可是让我好一通找!
第24章 24.九江郡王(二)
采青巷不似玉chūn街那般人流熙攘,高楼巨柜,让人打眼一瞧,便知是条买货易货的商业街。其位于丹暄别院的北面,是别院中的奴仆们所居住的巷子。
采青巷的路估摸仅有四、五丈宽,巷子中间能容两辆马车或牛车并行,再多则会滞塞。
路面也是用石板铺就,虽不宽敞,但极为整洁。行走其间的人不算多,但也不会让人觉得冷清。
巷子两侧多为民居。偶尔有开着门板做生意的铺面,门面装修得十分朴实,小小的方寸之地,都是做些买卖日常用度的营生。
叶昕与陆诚扛着挑担在巷子里从头到尾走了一回,将这里的店铺熟悉了一番。见到有粮铺、陶器粗瓷铺、针线铺,还有一家烧饼蒸饼铺,和一家小小的茶舍,倒是没有酒楼。
巷子不长,还不及玉chūn街的三分之一,叶昕与陆诚花了小一刻钟便从巷头走到了巷尾。
偶尔有挑着女子头发首饰、果脯零嘴儿的货郎穿梭期间,一低一高地叫卖声老远的就能让人听见。经过一家人家时,若屋子里的人正好想买那货郎卖的东西,就会有人打开木门,站在门口喊住货郎,挑看自己中意的货品、讨价还价。
这就是类似现代的“快递货到满意了才付款”的买卖服务啊!叶昕一边挑着挑担一边想。
“师父,要不咱们先在这儿停一下歇息歇息?”陆诚看了眼叶昕被挑担压得红红的颈侧,再次出声劝道。
“呼……呼……也好,那、便停下歇歇脚。”叶昕喘着粗气说道。这具身体的体力实在是不怎么好。才走了几里路,都歇了好几次了。
不知道这条采青巷附近的居民购买力如何,所以叶昕与陆诚只是将点心做好后,挑着走到这边卖,没带沉重的炊具。饶是如此,不过几笼点心,分量没多少,叶昕扛着走了这些路,亦觉十分吃力。再看自己的徒弟,脸不红气不喘的,比自己qiáng了可不是一丁半点。
看来得想办法锻炼一下身体了……叶昕的自卑劲儿还没怎么酝酿的太够味,身前倒是来了位客人。
“叶郎!你怎地来采青巷了?”
听陆宜说过,在这里若有女子称男子为“郎”,是一种比较亲昵的称呼,叶昕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它理解为“小甜甜”。之前自己和陆诚在玉chūn街摆摊的时候,叶昕凭着刷脸与和气攒了不少好人缘。随着相熟女客的增多,这么唤他的人也越来越多。
没想到在这儿能这么快便遇见熟客。叶昕抬头看了看面前颇有几分眼熟的年轻妇人,立即乐呵呵地回道:“是程家娘子啊。哈哈~好巧。”
“你生意都做到我们采青巷啦?我还想着等会儿去你摊子上买点心吃呢!”程娘子约莫二十三、四岁,着一身罗秀襦裙,瞧着很是体面,对叶昕笑着说道:“眼下你来了,我倒能省了不少脚力。”
对于顾客,叶昕向来都是笑眯眯的:“今日我做了新品呢!程娘子要不要买点尝尝?”
说着,叶昕掀开挑担上覆着的油布,打开笼盖。
“咦?!瞧着样子倒是怪好。”程娘子微微弯下腰,望了几眼笼内的两种新点心,眼睛亮亮地问道:“你这两样点心,统共做了几个?”正巧家里的婆婆明日要做寿,不如全买回去摆在寿宴上。如此jīng巧又新式的点心,一定会让婆婆与客人满意。
叶昕听了这话,猜到她可能会买不少,耐心道:“这次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