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m..com
第51章 苏洛的身影
回到家,闷头做了点晚饭,韩西坐在餐桌前默默吃着饭。
还没完全从与颜虞东重逢后的悲伤心境中抽离,韩西接到了老师孔秋夏的电话,她邀请韩西和她一起参加苹果台的一期访谈节目。
韩西对上电视本没有兴趣,可无奈碍于老师的情面不好推辞,便悻悻地答应了。
洗漱完毕,在仓促的敷了个面膜之后,韩西早早上了chuáng。可能是过于疲惫,一向容易失眠的她,竟迅速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的访谈很快到来,跟在老师孔秋夏的身后,两人一起来到苹果台的演播室。
一切准备就绪。访谈开始了。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一一访谈》。”女主持杨一一用甜美的声音播报着,“本期节目,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国内著名编剧孔秋夏女士和她的学生新生代编剧韩西。”
演播室内一阵掌声传来,杨一一继续说道。
“孔老师,您在国内编剧界,称您是大咖绝不为过。您所创作的作品,众所周知、耳熟能详。不论是在作品的口碑上,还是商业价值上,都堪称典范。”
孔秋夏满面笑容,谦虚道:“过奖了。”
“孔老师,您是科班出身,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专业?”
“是的。”孔秋夏点了点头。
“请问你最开始的职业是什么?你的其他职业对您的创作之路是否有影响呢?”杨一一抛出了问题。
孔秋夏略加沉思:“大学毕业以后,除了做编剧之外,我还在东方传媒以及上海电台做过主持人和主播。这些编剧之外的工作经历让我积累了很多生活素材。不得不承认,这些素材对我未来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从业十八年,您作品无数。从《苏拉拉升职记》到《小qiáng向前冲》,大多是围绕着女性的成长展开的,您的作品赢得了很多职业女性的认同。您创作的角色,她们坚韧不拔、斗志昂扬。您将她们归类为‘新女子’的代表,把自己定义为‘新女子主义’编剧。那么请问,新女子主义是否等同于女权主义呢?”杨一一再次发问。
“‘新女子主义’跟‘女权主义’并不一样,”孔秋夏解释道,“它更侧重于女性的奋斗和成长。我塑造的女性,是我心中理想的女性,她们不依附于男人,不把对美好生活的幻想寄托于男人,而是通过靠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实力、毅力和执行力,敢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一步步实验自己的梦想,将日子过成了诗。”
“我们知道新生代编剧韩西,是您的学生。”
“对。”
杨一一转头问起了韩西:“据我所知,韩小姐原本是一所大学的老师,后来改变职业,做起了职业编剧。那么请问韩小姐,是什么样的原因和机缘,让您有了改行的想法了呢?”
“是我......”韩西第一时间想到了苏洛。
“您不用紧张。”杨一一宽慰着。
“是我自己的一段感情经历。”韩西不假思索,说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
包括孔秋夏在内,一众人全都愕然。
“我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因为某种原因,我们分开了。或者说,我失去了对方。可是对方给我带来的影响是终生的。”韩西继续说道。
“为什么说是终生的?”女主持下意识地脱口而出。
韩西面带忧伤地回答着:“情感上,我放不下他,一辈子。信仰上,我因他学佛,一辈子。梦想上,我追随着他,一辈子。他的出现,惊醒了我所有的感觉。我人生因他而改写。他,让我变成了更好的人。让我渴望通过自己来传递更美好的东西。孔老师是我的编剧老师,而他呢,是我人生导师。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现今的我。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他给我带来的影响是终生的。”
由于已经跑题,女主持一时不知如何将话题给引回去,只得暗自着急。韩西呢,则沉浸在对苏洛的满腔回忆里,对目前的状况没有丝毫的发觉。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这时孔秋夏开了口:“韩西是我最好的学生,一直以来,她做电影保持的就是初心。我们知道初心很重要,它是你做事情成败的关键。其实对于做电影,编剧这一环节对整部影片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热爱电影,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行。因为明白这一环节的重要性,所以决定了我们在写作剧本的时候,务必要付出全部的心力,用心、尽心把作品创作好,才能无愧于心。这是我们作为影视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杨一一感激于孔秋夏的解围,由于兴奋加赞同,她带头鼓起了掌,在座的观众们也纷纷效仿,齐刷刷地鼓起了掌。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