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了。"
跟恒王妃斗智斗勇多年,已经身经百战的舒惠郡主毫不在意,"你就是太老实。等会儿跟着我,保证带你见见世面!"
虞咏怀十分心动,在宫里憋了几个月,可把她无聊坏了。当即与舒惠郡主一拍即合,两人约定到时看舒惠郡主眼色行事。
等到了嘉和郡主的院子里,放眼一看,挤挤攘攘的不知来了多少人,不是宗室女眷,便是宁王妃母家近亲。
虞咏怀身份尊贵,辈分却矮。一屋子长辈们问候过去,好容易才凑到嘉和郡主身边。
几人才要说话,这时院外又有高声通报传来,原来是荣敏大长公主到了。
这位荣敏大长公主跟虞咏怀的生母荣乐大长公主感情深厚,对虞咏怀也十分疼爱。见她来了,虞咏怀便要起身相迎。
果然,荣敏大长公主一进屋,便准确锁定了虞咏怀的位置。跟一众女眷打了招呼,便拉着虞咏怀在一边说话。
"早就听说你在宫里翻腾呢,让姨母瞧瞧你给三丫头挑了些什么?"
荣敏大长公主想的是,看看最近丫头们都喜欢什么,马上到年关了,也好准备些时新的小玩意,家里管事们都是些老家伙了,哪能摸准小姑娘们的心思。
周围人一听,也纷纷凑到周围。名义上都是太皇太后和陛下的赏赐,可她们也都知道,这么些个东西,太皇太后是不可能真的一样一样挑选的,其中一部分必然是康懿长公主做的主。
但年轻人喜欢什么她们不管,这些贵妇人真正关心的是宫里对这桩婚事的态度,是太皇太后与陛下对宁王府的态度,这才是各家要在意的重点。
虞咏怀浑然不觉一般,任荣敏长公主打量着一匣匣的珠翠首饰。
荣敏大长公主一眼扫去,觉得果然精巧可爱,心里默默记下,准备年节时就照着这样的准备。再一想自己年岁也不算大,虽不比小姑娘们娇嫩,但有些样式自己也是可以用的,大不了不出门去,在家里玩玩。
荣敏大长公主要看虞咏怀亲自挑选的,别人也不着急。等她心满意足了,太皇太后的赏赐才端了上来。
"皇祖母也是早早就准备好了。"说罢虞咏怀又拉着嘉和郡主,吃醋一般:"皇祖母给表姐的可都是好东西呢,还说我小孩子气,我就不服气了,表姐正是青春年华,怎么就用不得这些个灵巧物件了!"
宁王妃就在虞咏怀身边,此刻扫了一眼托盘,见太皇太后给的都是些好物件,知道太皇太后看中自家女儿,宁王妃便心觉欢喜。
一听虞咏怀的话,宁王妃便搂过她,开口打趣道:"这屋子里数数,你不孩子气,谁还能孩子气呢。"
众人笑闹一阵,眼见着时间差不多了,便纷纷起身告辞。
宁王妃将一众女眷送至二门,末了又拉着虞咏怀的手,嘱咐道:“别在外边瞎逛,早些回宫去,见了母后,告诉她老人家咱们过两天就去请安。”
虞咏怀就笑着答应了。
宁王妃送完宾客,转身又回了嘉和郡主的屋子,进去便瞧见自家女儿在摆弄一个屏风样式的小摆件。宁王妃便笑着打趣道:“哟,谁家的添妆如此雅致?”
这件三折小屏风以乌木为骨,左右两扇以彩线绣绘,分别是“出水芙蓉”、“松风鹤舞”、“竹林闻琴”、“倚窗观花”,既有草木繁盛,又寓意家宅温馨,在一众金玉珍翠之中,可是难得的雅致心意了。
至于中间那一扇,宁王妃仔细一看,原来两面分别写着“岁岁年年”、“福祚绵长”。宁王妃觉得字迹有些眼熟,一时半会又想不起来,便简单地夸赞了一番好字。
嘉和郡主但笑不语,想着虞咏怀之前悄悄对她说的:“皇祖母本想叫哥哥写百年好合什么的,哥哥偏不好意思。不过配我绣的这几扇画也算合适了。”
这是兄妹们的心意,她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