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那位李家姑娘,这位郡主一时找不到什么词来形容,但很快有人就接话道:“想那么多干什么,她就是烦得很!”
虞咏怀自然也反应过来这说的是哪家姑娘了。文远侯家的二小姐,号称“京中明珠”的那位。
虞咏怀跟她也打过照面。这位李小姐,论出身,除了这一屋子的郡主翁主外加其他宗室女孩,她在京中也算排的上号了;论长相,虞咏怀记得她也算秀美动人;论才华,人家自幼习书作画,也有“才女”的名声;论品德,上香祈福、孝顺长辈,说起来总也少不了她。
就这么一个样样周到、声名远扬的人,在长辈中的名声其实很不错,否则也不会有王妃考虑给自家儿子聘她为妻。
但怎么说呢,别家贵女对她怎么看的虞咏怀不知道,但自家姐妹们对她可没什么好印象,这么多人,竟没一个人跟她走得近。
背着人说坏话自然不符合这些金枝玉叶们的家教,但要是不说出来,憋着多难受啊!
“舅母想说她给表兄?还是省把力气吧!”一位翁主说到。
这可有意思了。一群姑娘们凑在一起问道,“这话可怎么说的?”
那位翁主就说了:“你们都不知道,她外祖母家跟我祖母家能扯上点七拐八绕的关系,最近也不知她家废了多少力气,竟是带着帖子想上我母亲这来,只不过被我祖母拦了,我母亲都不知道这事,我还是听我一个堂姐说的。你们说,她家这时候想来见我娘,是打的什么主意······”
京中勋贵互相联姻,要说拉关系,表面八杆子打不着的两家没准都能拉上点关系呢,但在这个时候想上一位大长公主的门就很有意思了。
这大长公主府里的表兄大的大小的小,说亲也不是时候,那这是想干嘛,是想让大长公主做媒人啊,做谁的媒需要这么费力找一位大长公主,若是看上了别家王府里的公子,难道王妃们的娘家不行······
再加上往日里听到的一些传言,一群小姑娘就心照不宣地笑了起来。
“哼哼!”那家郡主就来劲儿了,“我回家就让我娘再去打听打听。”
一群人说自家哥哥们的事倒是起劲,但到了自己头上,就开始支支吾吾,羞涩不语了。
眼瞧着到了午膳时间,大家又一起往太皇太后那去。
虞咏怀跟姐妹们消磨了半日时光,听了一肚子东家长西家短的。
送走了舅母姨母表姐妹们,虞咏怀才有空跟太皇太后说说私房话。
"表哥表姐们也都到了说亲的时候了。"成了亲,以后就是有家室的人了,就会有操不完的心,可再没那么多闲工夫一起玩闹了。
姐妹们仿佛一夜之间就要变成大人,说起这个,虞咏怀还有些惆怅。
"这也是好事,以后身边有个伴,一辈子相互扶持着走下去,我们这些老家伙,到时候闭上眼睛也是安心的。"太皇太后看出虞咏怀的感伤,知道她这是觉得姐妹们各自成家,再难得像从前一般自在无忧,便开口安慰道。
可成了亲,两个人真能像长辈们期盼的那样,一辈子相亲相爱,风雨同舟地走下去吗?
虞咏怀知道,这都是大人们的一厢情愿罢了,不论话本子里还是眼能偏见的身边,那么多例子,可大家任然心甘情愿地粉饰太平,说什么"有个伴就好了"。
太皇太后可不希望小姑娘小小年纪,竟对自己的终生大事一点兴趣都没有。于是她带着打趣地问道:"给祖母说说,念念喜欢什么样的?祖母一定给你找个如意郎君!"
虞咏怀还真没想过,此刻太皇太后一说起来,她最先想到的是表姐妹们喜欢的人。
有人喜欢文采出众的,有人喜欢英武果断的,有人说日后的夫君必须脾气好才行,还有人说人品最重要,虽说娶了皇家郡主翁主的,都不准纳妾,可要是私底下偷偷摸摸地弄些小动作,那才是恶心人。
最后这话得到了姐妹们的一直认同。
太皇太后叫虞咏怀快想个一二三出来,虞咏怀就将姐妹们说的综合了一下。但说完就觉得,这也太强人所难了,哪里去找"文采华章、武艺超群、相貌堂堂、知礼守节、情趣高雅,还要对自己一心一意"的人呢,更不要说出身显贵、大家嫡出这样的基本条件了。
这是找不出这么个人,要是真有,等着给自家女儿找女婿的王妃和大长公主们非得打起来不可!
就是太皇太后,听了这话也觉得为难,她到哪里去给自家心肝找这么个人来?
"念念啊……"太皇太后想让她把标准稍稍降一点,免得到时候太失望。
虞咏怀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标准太过不切实际,就说"文采华章、武艺超群、一心一意"这三样吧,那可真是太为难京中这些纨绔子弟了。
于是虞咏怀就改口道:"也不用那么麻烦,只要人看得过去,品格还好就行了。"
这样总可以了吧!
太皇太后舒了一口气,看来自己这小孙女还真没看上什么人,那就还好,自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