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有福不再耽搁,小心收拾了长长的画卷去给熙宁帝复命。
熙宁帝自觉熟悉虞咏怀的画风,小时候两人跟着师傅,从山水人物到鸟兽虫鱼,倒是都一一学过,只是皇子公主,学这个也就是陶冶情操罢了,也没谁要求他们一定要成为一代大师。因此师傅教得认真,但想学多少,想学什么,全凭学生自己开心。
虞咏怀同熙宁帝一样,两人对。作画谈不上痴迷,只是兴致来了,提笔作画,末了给太皇太后并太妃们还有彼此看一看,听大家赞赏夸奖一番罢了。
熙宁帝画山水鸟兽多一些,虽然他没怎么出过宫,但御花园里珍奇异兽、山石流水也是有的,再加上每年去外边围猎祭祀,他大可以根据有限的见识,自我发挥出无限的风光。
至于虞咏怀,熙宁帝到时见她画人物小像多些,宫宴、游园、听曲,人多又热闹,除此之外,或许就是宫里各种花草了,那些画就一副团扇大小,正方便了绣娘们秀个扇面出来,她好拿去送礼。别说,大家还挺吃她这套。
这次听念念说要画一画南地风光,带回去给祖母解闷,熙宁帝还以为是许多幅小画,没想到孙有福带着人上楼去,半天就捧回来一副?不过看着卷起来的厚度,应该内容也不少了。
摊开一看,果然是一幅长卷。不及细看,熙宁帝先夸了虞咏怀,“如此大作,念念当真是下功夫了。”
虞咏怀谦虚一番,继续叉着水果吃。熙宁帝这才仔细看起虞咏怀的画来。
这幅画或许不及宫中收藏的历代名家大作笔力传神、意境悠远,但胜在写实求真。画中不乏山水之景,熙宁帝一一看过,便可感知作画之人对草木自然的热情喜爱。那山中有飞鸟,林下有群鹿,水中可见游鱼,自然也少不了芦苇丛里向水下探头探脑的水鸟。
如此质朴的画作,倒是难得一见。与其说是山水田园之景,倒更像孩子们信手涂画。
山水之外,便是田野村落。入眼便是村口树下趴着的大黄狗。茅草屋顶上或卧或立着猫儿,妇人们要们在房前屋后劈柴喂猪,要么在屋子里纺线织布。远处农田里是各式各样忙碌地农人,孩子们村里村外跑着,大多也不得闲。
再往前,便是市镇。从城门口排着队的人群开始,一直到城内的院落屋舍、行人小贩,熙宁帝仔细看了看,发现这正是前几日他们私下游览过一番的夜市,只是在此之上,念念又添了在别处所见的印象深刻的景物人群。
最后结尾时,又是大江大河,两岸有青山田亩,估计是回程时沿途所见。
这样一幅画说大不大,展开来也就他双臂伸展的长度。其中内容丰富,包罗南地山水人烟,即便笔法中不乏仓促之处,景物人像也只选择了念念自己能清楚记得的那部分,但不得不说,就凭“写实”这一点,此“南地风情图”,也算是一佳作了。
熙宁帝对虞咏怀夸了又夸,来回看了两三遍,才叫孙有福小心把画守好。眼看着孙有福出门放画去了,虞咏怀才问道:“我还画了两个乞丐,哥哥看了觉得如何?”
看起来如何?
说实话,他们这一路上,不管是往哪走,都没看到过哪怕半个乞食讨饭之人。
正常吗?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