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呢!”
虞咏怀拿着扇子给他扇风,顺便安慰道:“放宽心吧。我看哥哥选的都是些有经验的大臣,他们早就经办过科举,如今再来,不说闭着眼睛都能做好,但也肯定能各个环节都准备周到。”
说着虞咏怀又好奇起来:“从前琼林宴时我还躲在后面看过,如今也都忘得差不多了,今年要是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哥哥记得回来好好跟我和祖母说说。”
哪有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就是宴会而已,一群人说一说文章,熟悉熟悉罢了,能看出什么?熙宁帝觉得琼林宴也就那么点意思,文章不完全等于能力,究竟是栋梁还是纸上谈兵,还等日后见分晓。心里这么想着,嘴上还是答应道:“记得记得!回来就跟你和祖母说!”
其实太皇太后才没那心思去关心今年的新科进士们呢。王府和大长公主府里好些个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要成亲,她总该过问过问吧。跟何况这还有她亲自养大的这两个,更得事事上心。这都忙不过来了,新科进士再怎么好,跟她也没多大关系啊。
真等考完了,录取名单终于确定,不说大臣们松了一口气,熙宁帝自己都觉得卸下了一个重担似的。
“琼林宴还是要好好办,不为别的,只看在诸大臣们这么尽心竭力的份上,也该好好犒赏。”
底下的一众大臣们到没想到陛下先开口肯定了他们的功劳,端起酒杯来,一个二个都感动得高呼“万岁”,自己几个月的辛苦没有白费啊,陛下都看在眼里呢。
琼林宴的气氛就这样高涨了起来,老臣们觉得陛下实在贤德英明,新人也有得遇明君之感。再说一说诗词歌赋,谈一谈国家大事,熙宁帝心中满意,大臣们觉得自己的差事圆满,进士们暮登天子堂,更是春风得意之时,热热闹闹了一晚上。
等宴席散了,看着时间还不算太晚,熙宁帝又到了虞咏怀宫里,说是晚上光喝酒了,没吃什么东西,这会儿想吃她这里的小点心。
“若说今年有什么叫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明家大公子实在是不错。”熙宁帝有几分感慨,“往常不见明家如何重视,却能不为外界所扰,潜心读书。今日一朝扬名,也不知那夫妻俩作何想法。”
虞咏怀递了奶羹过去,“用一点,晚上没怎么吃东西,这会儿也别吃多了。”
熙宁帝接过来,用勺子舀着吃了一口,又继续说道:“如今也看不出更多的来,但若是此人真有本事,我也能稍微提拔一二,如此也算对得起太后了。”
明家大公子,此人虞咏怀还是知道的,听淑惠郡主说起过,确实人品不错。
否则就凭当初那件事在京城私下流传甚广,太皇太后也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他。
对外戚,皇帝不能过分宠信,一旦让他们势力膨胀,难免有扰乱朝纲,危及皇权之患。但面对这样一方,也不能完全视而不见,毕竟是皇帝母家,还是实实在在的亲舅舅,就算不加以高官厚禄,也不能无视到底。否则对太后的“孝”在哪里,对长辈的“敬”又在哪里?熙宁帝要真敢半点不表示,肯定会有闲的没事的御史出来人伦礼义一大通劝谏。
但明家家主实在不是可堪大任之人,给个爵位,平安度日也就罢了。
“这个大公子看着还不错,日后能在朝堂立足,也许能充当心腹。”大臣们也有各自的立场和算盘,当皇帝的,总要培养几个得用的人手。
熙宁帝心中有了计较,之后更是抽时间单独召见了明家大公子。回来就跟太皇太后提了:“日后有机会,还请您看着给明家五小姐赐婚。”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www.tyuebook.com(天阅小说网)查看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