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不像他们那么无聊,你也别把那个卖海鲜的话放在心上。”艾雯学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
“卖海鲜的?谁是卖海鲜的?”艾雯学的话听着云里雾里的。
“李铭瑄啊,还能有谁,他家捣腾海产品的,家里有几个臭钱,从小就那德行。”
“你认识他?”
“嗯,我和他一个小区,只不过他住的那片楼都算有点钱,但是总去我家内栋楼前后找他朋友,有时大半夜在楼下喊人,听说他花钱痛快,所以好多人都愿意和他接触,尤其是我们家那片家里不富裕但是方圆内混的风生水起的同龄人,经常帮他打架,我妈酒馆就是卖给他家了,我跟他也算的上认识,却不熟,毕竟他也不愿意和我这种没啥名堂又穷的酸小子在一起。”每次艾雯学讲过一些事之后都会习惯性的推一推眼镜。
“那他也知道你们家的事儿?”
“当然,我家的事在小区内已经臭名昭著了,这都托我爸的福啊!所以我也不轻易和李铭瑄说话,互不打扰,倒也不是怕他把我的事和谁说,只是上了初中,我没有那么多闲工夫搭理他,安心学习不让我妈失望才是正事。”说完艾雯学就快步走了,我依然磨磨蹭蹭地在后面跟着。
走到校门口,就看见母亲站在那里等我,因为入了秋,母亲换上了长款风衣,秋天的风总是不像夏天的那般温和,反而增添了凉意,每吹过一阵风,她就会用手抓一下领口,母亲本就是偏瘦的身材,裹着长款风衣显得更加娇小,所以母亲总说自己最喜欢夏天。母亲见我走出来,立刻迎上来,接过我的书包并用很关心的语气问我第一天开学感觉如何,我没有把在学校遇到的事说给母亲听,更没有把不开心的表情挂在脸上,只是说对新环境还不熟悉。
接下来的两天里,我仍然在同样的处境中煎熬着,但是我总是要学会习惯,学会忍耐,毕竟初中才刚刚开始,也许大家只是对这个话题一时新鲜,并且开学初期大家的心思还没有完全从放松的暑假中过度到学习中来,没准过一段时间,学习任务日渐繁重,大家不得不收心,投入大部分精力学习时,也就没有那么多无聊的人了。再之后,每次听到关于说我可以和李铭瑄一桌是运气好;我的穿着打扮如何土之类的话时,我都会那样安慰自己,所以听着听着,那些话对我来说就有所免疫了。
自从找到方法安慰自己以后,感觉没有以前那么抵触周围人的评论了,也许大多数人真的是由于新鲜感一时跟风,但日子总是要过去,久而久之有些事提起的次数多了会腻,然而发现并没有什么意义后,失去新鲜感的终归是要被存封在时间里,风头过了我也就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大家也可能意识到初中不再像小学那样轻松了,不仅仅是学习科目增加了,而且需要完成的任务也随之膨胀了起来,所以在开学的两周之后班级里除了整天没心没肺的李铭瑄和他身边时刻追随的小跟班以外,真的很少再有拿我当笑点话题的人了,只是前端时间的事使我与同班同学建立起的隔阂应该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消除的,但在同一屋檐下学习,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平时少不了碰面,为避免尴尬会相互随便打个招呼。
其实我们各自心里都明镜似的明白,不过是戏逢场作戏罢了,只要没有触及底线的事发生,也就都相安无事,更何况大多数人忙着学习根本没那么多时间无事生非,当然了,这大多数人之中并不包括李铭瑄等人,对于他们种种无聊行为,我在维护自己底线的基础上选择视而不见,之前的话题明显少了跟着起哄的人,李铭瑄见折腾不出太大的动静了,便伺机找新的苗头煽风点火,有过了一次教训的我更不会给他第二次机会,发现在我这没戏了,就转移了目标,本班没有收获就去别的班通过认识人打听八卦消息。
后来提到的人大家可能都不认识,所以也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我一直不明白他这么折腾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找存在感?
反正与我无关,多想也没什么意思,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或许外表出众真的会使人有与之俱来的优越感,虽然李铭瑄每天长舌妇似的到处折腾,但是他的人缘也没有受到影响,还是有收不完的表白信,还是不断的被人包围着。
他一直习惯性的叫着我“村姑”,只是没有再像之前那样变着花样地挤兑我。
同时让我觉得在校生活有了改变,一次值周中偶然结识了一位平时可以和睦相处的朋友,是一个说话温柔,性格和善却很有想法的女孩子。
在她的提议下,我们说好要保持神秘感,彼此间只知道对方是在哪个班级,还约定每天午休时一同去操场散步。
之后每次操场散步,时不时觉得累了就坐在操场上,或抬头看看天空,或寻找着可以吸引自己目光的人,尽管看似平凡的活动也总会使我碰到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比如天空中形态各异的云,比如那个进入视线后可以让自己心生喜欢的男生……
那时候的我们还不明白喜欢和爱的差别,一味地认为爱就等同于喜欢,只要彼此能够在一起就可以把爱和喜欢随意地做等量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