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正月之内都是年,文在否的行程便定在了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有个好寓意上路,嘱咐弟妹在家听话,文在否便骑上父亲亲自挑选的小马驹绝尘而去。少年不知愁滋味,没有离别的难舍,没有未知的担忧。少小离家,总觉得时间有的是,随时可以回家看看,文在否也正是风华之际。一路策马狂奔,看着两旁景色快速退去,二月的春风不似冬天寒风那样凛冽,料峭之中传递着丝丝初生的暖意,吹得文在否心里也是一阵荡漾,升起一股豪迈之情,离家拒绝了父亲指派家人的提议,为的就是路上这放肆的不羁。
河东距离洛城不算太远,一路上也算是是太平,文涛这才同意他孤身上路。纵马疾驰了许久,约么跑出了百来里路,小马驹毕竟岁口年幼,有些跑不动了,文在否下马,松了马的口嚼,牵着步行。转过一个土丘,官道旁闪出一片麦田,放眼望去一片青翠,顿时让心神又是一提。经过严冬的摧残,那一簇簇麦苗仍然倔强,春风一送,自是生机盎然。文在否拉进缰绳以免马驹跑去糟蹋麦田,缓缓的欣赏的令人心怡的绿色前行,此时天色以至正午,太阳懒洋洋的照着前面的土路,路边偶尔会冒出点点嫩绿。文在否停下脚步,看看前面似乎还没有村镇,便在路边寻一块青石,把马儿拉在一边,卸下一些带的豆子喂了,自己则坐在青石上,打开水袋拿出一些母亲亲手腌制的牛肉干吃一些充饥。正惬意的享受美食的时候,听得远处一阵凌乱的马蹄,抬头望去,来的路上几匹骏马狂奔而来。马上都是魁梧的大汉,锦衣华服却是满脸风尘,看来是已经赶路许久,路过文在否身边时,领头的汉子回头看了路边的文在否一眼,随即狂奔而去。文在否拿衣袖遮住口鼻,阻挡扬起的尘土,待到尘埃尽落,这才起身把剩下的肉干塞进嘴里,喝了一些水继续上路。
天色尚早,所以慢慢前行,行不多时,只听后面又是轻微的马蹄和车轮辘辘之声,随即往路边靠了靠回头看去。这一队人着实不少,前面十几匹马不紧不慢引路,后面是一架四匹马拉的马车,这在河东只有县守出行才有的阵势。但是观瞧来的又不是官人服饰,想必是什么大富贵的家人出行,文在否也不在意继续前行。后面却传来吆喝声:“前面的人闪开了,我家员外出行,闲人回避!”文在否听得喊声,四处张望,前面只有自己孤身一人,合着这是喊自己的。随即感觉好笑,这么宽的道路,饶是两辆马车并行也不拥挤,自己都已经沿着路边走了,怎么闪,闪到田里去啊,本着要是有恶奴欺人,自己也要与他们理论理论的心思,文在否也没理会,继续往前走。
可是直到这队人马走过去,也没有出现什么恶奴生事,文在否感觉莫名其妙。他涉世不久,哪里知道刚才人家一声喊,一是提醒马车内前面路上有行人,二是提醒行人队伍内有女眷,以免发生摩擦,文在否初次出行,哪里懂得这个规矩,就是颇觉得这帮人奇怪。
待得这队人走远,文在否也有些走的乏了,便翻身上马,也不催赶,便由着马儿自行沿着官道前行。一路欣赏沿途初春的景色,又有几波行商或是匠人匆匆赶过去,文在否就这样慢悠悠的走至黄昏时分,前面不远看到一座镇子,远远望去也有楼阁丛丛,看来也是一个富饶之地,今晚是要在此地找宿头了。
太阳羞红着脸藏到了山的后面,文在否也慢哒哒的走进这名为青叶镇的镇子,青叶镇很有名,因为镇上的青叶酒,也是因为这里是进京必经之路。进京的来往客商都会在青叶镇留宿,一则品尝此地青叶酒,二来青叶镇往前要走上四五十里才会有一郡城涿郡,涿郡便是京都洛城的南大门了。青叶镇地理位置特殊,据说也是青叶酒坊的创始人杨青叶落魄时候流落此地,当时的青叶镇还是一个小村子,杨青叶落难被此地一家员外收留做了上门女婿。在员外的支持下酿酒做买卖,慢慢闯出了名头,杨青叶感恩乡里,慢慢带动全村人酿酒,又有地理优势,几年下来把一个小山村经营成了一个富饶的大镇子,改名青叶镇。杨家家风正气,传承至今已有几百年光景,杨家也是青叶镇上最富有最有名望的家族,不管是本地还是外来户,对杨家都是崇敬有加。青叶镇的历史,便刻在镇子入口牌楼下面的石碑上,看来镇子里也都是懂得感恩之人。走在镇子的街上也是感觉祥和气氛浓浓,接到两旁不管是做什么买卖的商户,都没有看到因为砍价出现的争执,街上自也是没有出现横行乡里的纨绔少爷。
虽然满眼和谐,文在否总觉得不像杂记闲书里面讲的,主角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是应该遇到恶少行凶,然后自己拔刀相助,惩戒恶徒,乡民爱戴么。难道因为自己不是主角么,文在否腹诽起来,好歹自己也是文家大少,老天难道不得给点磨难来历练历练。他这么想着,却不想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虽说在家这段时间文涛给他恶补炼体之术,学是学会了,但是打熬身体哪里是一蹴而就,想来现在即便出现恶少,他估计会成为被欺压的对象,等着主角脚踏祥云来救他了。
文在否这么满脑子瞎想着,来到了一家客栈旁边,果然是杂记闲书里写的“悦来客栈”。好一座客栈,四层高楼,在这镇子里也是标志性的建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