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原伊织这段时间不出门是有原因的。
他想要好好沉淀一下自己,顺带准备一下新书。
还有半个月就要开学了,到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要放在学习上面。
所以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
过去的两年,北原伊织只写了两本书,一本《影》,一本《凉子的忧郁》。
加起来不到五十万字。
要是按照更新量来算的话,他连拖稿作家霞之丘诗羽都比不上。
属实不能算高产作家。
但是他也不是说在怠惰摸鱼,而是在积累。
磨刀不误砍柴工。
纯文学可不是那么好写的,没有一定的积累和人生阅历很难写出动人心魄的文字。
说到底【文豪系统】只是个辅助系统,作品的内核都需要北原伊织自己去思考领悟。
两年时间的积累,接连创作出了获得文艺赏的《影》,以及斩获芥川奖的《凉子的忧郁》,北原伊织这份成绩单已经不是漂亮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了。
足以称得上完美!
芥川奖和直木奖的分量在日本文学中是非常重大的。
两个文学奖项各有不同的特色,芥川奖以尚未成名或新进作家为主,评选标准在于作品能否为纯文学领域带来新气息,有【最具前瞻性和未来性的纯文学指标】。
而直木奖则较偏向大众文艺作品取向,锁定恋爱小说、时代小说和推理小说等大众化作品,较重视作品的故事性,能够得到直木奖的,都是代表大众文学销售的指标。
北原伊织的《凉子的忧郁》之所以能够获得芥川奖,很大一个原因是他走出了一条可以让纯文学被更多读者接受和认可的道路,给纯文学领域带来了新的气息。
所以,即便外界质疑声再多,认为日本文学振兴会把奖给他有失偏颇,业内都认为北原伊织拿奖是实至名归的。
如果他都不配的话,那么日本就没有新人作家配拿这个奖了。
只有不懂行的人才会觉得北原伊织是靠脸拿奖。
不知道该说他们天真还是愚蠢。
北原伊织由始至终都没有回应外界那些质疑声,在他看来,身为一个作家,作品是最好的回击方式。
所以,下一步——直木奖。
半年前看了《源氏物语》,让他感慨良多,萌生了想要写一本可以和《源氏物语》比肩的文学著作的想法。
《源氏物语》成书于一千多年前,其成绩和价值已经不是一个需要争论的问题。
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气息产生如此久远深长的影响,即便是莎士比亚之于英国,可能都未必及得上。
毫不夸张的说,《源氏物语》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源远流长的,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有的人看完之后感觉这是一部贵族银乱历史,不觉得字字珠玑。
但是读书所见,见性明心,只能看到银乱的话,说明看书的人心乱了。
北原伊织看这本书的时候,学习到的是日本的文化,感受到的是历史的沧桑,看到的是人类文明的灿烂和伟大。
平安王朝是封建王朝,和现在这个自由民主的时代没有可比性,可历史是有局限性的,时代一直在进步,一切都在向前发展。
北原伊织渴望去了解历史,然后用自己的笔去描绘历史,将历史更好的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历史就像是风筝那一端的线,它超越所有想象,又让想象落地。
历史不是无根之萍,它御风而行,挟裹着命运和人性,那个终点既已知又无常。
这就是历史的魅力。
《源氏物语》对北原伊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他立志要写出一本可以和《源氏物语》比肩的历史著作。
难度肯定不小。
要是说出去的话,他甚至会成为笑柄,被无数人耻笑,说他拿了文艺赏和芥川奖就飘飘然,开始盲目自大,分不清自己有几斤几两。
但是北原伊织心里清楚,他一定可以做到!
二次的人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
……
半个月时间的准备,北原伊织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创作方向。
他没有着急动笔开始写正文的内容,而是在写大纲。
大纲对于长篇创作非常重要,不然写着写着,创作者就会发现越来越难以下笔,越写越偏。
对于北原伊织来说其实不存在什么难以下笔和越写越偏,他写这个大纲,只是为了让故事更加严谨,让故事的每个剧情环环相扣,最后读者读起来的时候拍案叫绝,这才是他的目的。
一个作者的快乐,无非就是读者在看到他写的故事时,发自内心的说一句:“卧槽,这作者太牛逼了,i了i了。”
然后推荐票刀片月票打赏四连。
作者的快乐,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