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队形是我们军队所特有的,上阵时方便指挥,对于冲击敌阵也颇为有效。”
后来的我才知道,此种编制在我们那个世界从姜太公时起就已形成了,打下天下后姜太公还将地方最小的单位划为“比”,五户人家为一比,征兵时则五户中各送一名男丁,共送五人,则刚好组成一个“伍”,以后这五人生死相从的在一起。
在我们的世界里,现在军队的编制为班、排、连、营、团、师、军,而古时军队编制则为伍、两、卒旅、师、军。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两、五两为一卒、五卒为一师、五师为一军。因而那时百姓们把参军称为“入伍”,把军队称为“行伍”、“队伍”,这一称谓沿袭下来直至今日。
我不懂装懂的点了点头,这个大将军自己一人上阵当是可以不怕任何强敌,可要是指挥千军万马,还不如阵中的一个小兵了。忽然看见每个兵士的身上都背了一个闪着金光的容器,于是便转了头用手指了看着周大刀。
周大刀果然是个妙人,头一低道:“那是以铜作的刁斗,白日里可用来煮饭,夜间用来敲击防敌。”
我忽然想起老人们讲的《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带了军队在进攻、撤退时所用的增、减灶的法子,是不是指增、减这种刁斗作饭时的灶,看来兵士们打仗时是自己作饭了,这样又怎么能休息的好并保持好体力?这个事看来还应改了,不过也只能暂时记在了心里。
后来回到了家中查阅了大量的书籍,果真印证了我当时的想法。
刁斗之名,在我们世界里始见于汉代。《汉书•;李广传》称,武帝时,李广担任未央卫尉,程不识担任长乐卫尉。这两位大将,都曾奉命出击匈奴,也都有战绩,而各自的带兵方式却完全不同。李广管理灵活,“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曲行陈,就善水草顿舍,人人自便,不击刁斗自卫”。
宋代赵希鹄撰《洞天清禄集》,在《古钟彝器辨》一节中认为:“大抵刁斗,如世所用有柄铫子,但可炊一人之食,即古之刁斗。古锥斗亦如今有柄铫子,而加三足,予曾见之。盖刁有柄,故皆谓之斗。”
眼看着日头渐落,兵士们的脸上已有了疲倦,我作为大将军自是不能亏了他们不是,刚好今日小皇帝送了我万金,说是万金也不过一千两金子,叫过李铁拳去传于众将士:“今日俱可放开痛饮,金子你派了兵士去取将来,吃喝剩下的就分了给他们了。”
李铁拳几人听了很是兴奋,叫来了下面的几名小将将话传了下去,不久场中欢声雷动。
周大刀看着我和李华说:“能将皇上的赐金分给将士的,大庄主和二庄主在这个世上当是属第一的了,皇上没有看错你们,真是忧国忧民之人。”
李华看着我笑了笑,拉着我的手站了起来。
我心中想起了语文课本中背的精熟的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里面有这么几句话:“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处于这个世上,只要有吃有喝就足已,要那么些沉沉的物事作什么,堆在屋中能看个几何,去西天时又不能带了去不是,还多了些烦恼,忧这忧那的累不累,更何况李华和我并不是久留之人,应为自己的今后担些忧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