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浓,陵州城里华灯初上,人声鼎沸。
暖风裹着人间烟火,卷入天河,勾动着星辉月华,争先恐后地投入红尘之中。
街市之中,行人如织,有三人最为扎眼。
一人神态不羁,仿佛游戏人间的谪仙人,东张西望,不拘泥于世俗礼节。
一人云淡风轻,行走之间,连身子都模糊起来,似乎帝王豪杰、风云变幻,都抵不得他一眼万年。
二人身后,还有一个风度翩翩的小和尚,不远不近地跟着。
这小和尚生得面如玉冠,一双眸子澄如秋水,倒映着滚滚红尘,无限光明。
街上无数的妙龄少女,一看见他,个个都从眼里生出光亮。
望着他的眼睛,灵魂都陷进漩涡,一时也分不清是这红尘风情万种,还是这双眼睛里原本便有婆娑世界。
他低眉垂目……他轻掩袈裟……一举一动,光辉灿烂,仿佛抚慰众生之苦。
只瞧一眼,心中便生出无限叹息,叹息他的风采,叹息他偏偏做了和尚。
可又忍不住多瞧上几眼,情不自禁,生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仰慕之情,平添无限遐思,越是勾魂,芳心乱颤。
这三人,正是萧璟、李煊,还有三藏和尚。
萧璟捂着额头,仿佛遇见了克星:“大哥,拜托你不要一直跟着我好不好”
三藏小和尚恭恭敬敬地还礼,一本正经地说道:“阿弥陀佛!施主,小僧法号三藏,不叫大哥。施主慧根深重,与我佛有缘,虽然此刻尘心未泯,但我相信有朝一日,施主终会浪子回头。所以,小僧现在要做的,便是助施主你早日顿悟。”
萧璟看出三藏的执着,知道无法将他劝退,只能全力施展神通,想要甩掉他。
怎奈何,三藏小和尚的声音如影随形,仿佛无处不在。
“施主我们这是去哪?”
“施主不如我趁这个机会,我说些佛偈与你听?”
“施主你可知,昔日佛祖拈花一笑的典故……”
“施主你可知,割肉喂鹰的故事……”
“施主你可知……”
……
萧璟只觉得耳边有一万只乌鸦,呱呱直叫,吵得他头昏脑胀。
而他只能带着李煊,在陵州城中没头没脑地转悠,想方设法地想要摔甩掉三藏小和尚。
怎奈何这一根筋的小和尚,一身修为着实不俗,如狗皮膏药一般,越粘越紧。
李煊看着萧璟欲哭无泪的样子,也摇了摇头,清唱一句:“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
陵州城里的行人,只感觉有三股旋风,在城中滚来滚去,不明就里,只道是快要下雨了。
三人恰好路过一家小面馆,倚着街边,支几口大锅,锅里冒着滚滚白烟,热腾腾,香气袭人。
锅边立一面小旗子,飘荡在街边巷尾,颇为温馨。
萧璟灵机一动,不由分说地拉着李煊落座。
又招呼一声老板,在他耳边窃窃私语几句,还顺手掏一出锭白银给他。
那老板接过银子,欢天喜地地去了。
三藏小和尚这几日翻山越岭,餐风露宿,不曾睡过几个囫囵觉,不曾吃过几顿半饱饭,早已是饥肠辘辘。
此时闻到香气,肚子更是不争气。
可惜身无分文,也不敢麻烦萧璟,弱弱地问了一句:“施主,我们这是?”
萧璟态度急转,和颜悦色:“小师傅,不介意我请你吃碗面罢?”
三藏小和尚心思单纯,还以为萧璟身具佛性,被他的经文感动。
心中欢喜,越发坚信佛法无边。
“小僧也恰好有些饿了,就有劳施主破费了!只要一碗素面就好!”
萧璟笑容和煦,示意安心他坐下:“方才,我已经同老板说过了,我们三人都吃素面。”
李煊若有所思地看着萧璟:“萧兄,这样不好吧……”
萧璟连忙捂住李煊的嘴,瞪着眼睛看他:“闭嘴!想吃荤腥?没门!”
三藏小和尚只以为萧璟慈悲,想到自己此行下山,千难万险,终于不辱使命,找到了萧璟这个身怀大法之人,一时情难自已,眼泪都快流了出来。
“佛语有云:扫地恐伤蝼蚁命。施主如今慈悲为怀,境界比之也相去不远了,善哉善哉!”
萧璟微笑点头,在三藏小和尚看来,竟有了几分金身佛的韵味。
三藏小和尚的情绪更是激动,双手合十,微微低下了头。
“来咯!素面三碗,几位客官慢用!”
三藏小和尚,看着眼前这碗挂面,汤色清亮,上面浮着碧绿的葱花,只以香菇青菜作配料,香气扑面而来。
萧璟端起面条,将筷子戳得极深,将碗底翻了几翻:“小师傅,还不快吃?”
三藏小和尚似乎对萧璟深信不疑,也戳了戳筷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多谢施主!”
他久居五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