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抬头不见低头见(第2页)
林晓莞顿时一个头有十二个大。
午宴订在公司附近的西湖春天,盛和提前预订了两个大包间,热情款待来自H市的合作伙伴,林晓莞一直和夏勤坐在一处,幸好S市的酒风一向纯朴,灌酒的风俗也没有那么彪悍,对女士即是点到为止,但这也避免不了甲乙双方相互敬酒的礼节。
职场上的酒文化通常主宾先敬,客宾回敬。在这样的场面上,自然也不例外,当盛和的田副总带着项目经理与CT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一通觥帱交错后,李天赐作为回敬,也带着一个副手在田副总的陪同下,来到林晓莞他们这一桌。
大家都不失礼节地站起身来,准备与李副总碰杯,林晓莞知道躲不过,干脆大方地端起了酒杯。
“各位同事,趁这个机会,大家都相互都认识一下,CT公司的李副总都还不认识大家,大家要不先做个自我介绍吧!”田副总主动先开腔,显出最大的诚意。
“初次见面多关照。”李天赐一一和大家碰杯,同事们纷纷都做了自我介绍。轮到林晓莞的时候,李天赐眼神中有不易觉察的光芒,稍纵即逝。他脸上没有异样的表情,仍旧微笑礼貌又客套地那句话:“初次见面多关照。”
“我是林晓莞,见到您很高兴!”
李天赐怎么也没想到,和盛和公司的第一次合作中,会遇到初级技术员林晓莞。
事实上他盛和公司会议室不久,便注意到了那个坐在角落位置上熟悉的身影,虽然她已经穿上了职业裙装,但她却什么都没有变,淡然自若地坐在那里。
这个曾经和他谈过要帮爸爸公司的小女孩,如今已经按照自己的想法兑现她的诺言。
虽然已经和她隔了千山万水,天赐还是为林晓莞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而高兴。
林晓莞这顿饭吃得味同嚼蜡,世界待她如此小气,转个圈竟然又遇见了那个她不想再见到的人,而且竟然还是合作伙伴,很可能还被迫需要经常见面。刚才天赐不失风度,温文尔雅的一句话,一刹那仿佛把她带到四年前云顶花园他们再次相遇的那个夜晚,往事风涌,害她差点失了神。林晓莞心中不禁苦笑,以后的日子,你该有多强大的心才能与他若无其事地以事论事?
下午又接着开会,整整一个下午,林晓莞忙着听听记记,大脑的强度一点不比在学校考前的看书量。这个项目由于处在前期预研阶段,在技术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除了必要的积累和经验外,对于专业领域的项目理论建造要求非常高,晓莞很有自知之明,对于她刚从学校毕业的菜鸟来说,她来这个项目组,本身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向公司前辈们学习经验的。下午的会议后开始分组,带队的项目组长自然是盛和和CT公司业务副总,副组长是两家公司的业务总监,组员则打乱混合在一起,这次组合完全打破两家公司的界限,重新编排,目的自然是向着项目有利的方面考虑的。其实从合作之初,李天赐便向盛和提出了项目组人员的组合方案,于公对项目本身的技术互流有非常大的好处;于私在他下意识里,和盛和慢慢改善关系是一种化解父辈恩怨的方法。盛和也深知在技术层面上和CT公司还有一定的距离,CT公司主动提出这样的方案,自然是求之不得。
项目分成两组,A组和B组,A组主要负责项目课题框架结构的搭建和理论构建,B组主要负责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实验软环境搭建,最后两个组共同完成实验过程取样和临床结果数据提取。林晓莞被分到A组,晓莞虽然没有太多的技术运用经验,但建造理论模型这部分是学得相当扎实,远超于国内学校同级毕业生的水平,毕竟这四年的功课并不是随便混一混就能侥幸过关的。
项目组很快就了有条不紊的研发工作中,便于大家沟通交流,盛和专门腾空了一间大办公室,项目组二十几人都搬了进去。
林晓莞很快被新的工作填满了,她从来都是一个好学认真的人,项目组这次让她参与理论模型的建造,对她来说不但是一种莫大的鼓励,而且也是一种高度的挑战。
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天赐和她并没有太多的交集,毕竟是领导的位置,并不参与实际的操作,只是每天一次总结汇报会上,他才会出现在会场。由于每天需要对项目的前期中并发的问题进行演论,而这个项目在国内也属于比较前端的领域,几乎找不到对照范例,势必需要从国际医考的范畴去找更多相似案例,以便可以作为建模的依据,这个重任便落在了晓莞的身上,对于必须严谨的科学,她丝毫不敢怠慢,这几天都在下班后接回囡囡,忙乎完囡囡事情,在女儿睡下之后,用家里的电脑查阅资料,对于无法翻墙访问的国外网址,她就给在国外还在读书的同学发邮件,把问题发过去对方把资料后重新传给她,她再进行翻译、筛选和提炼。就这样工作常常到深更半夜。
由于她和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项目在第一周进展异常顺利,在第四天下午开会例行总结会,田总主动提议最后一天的周会由林晓莞来负责总结汇报,他们通过这几天的总结会的听取,发觉晓莞虽然只是个新人,却有着一种对科学异常严谨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