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叫我从了他嘛!”
“不不!”金仙公主说道,“我是来救你的!”
“救我?!”杨玉环非常不相信,“你会来救我?!你敢来救我?!”
金仙公主解释道:“我刚才说天命不可违,意思是此番遭遇,乃是你命中的劫数。若你保持肉身凡胎,那么此劫难逃,如果……”她故意拉长了声调惹杨玉环着急。
杨玉环果然急道:“如果怎样?”
金仙公主笑道:“如果你入我玄门,那就能脱去凡胎,从而得到神仙庇佑,如此一来,陛下便不能为难你了。”
“你是说,让我跟你一样,去做道姑?”杨玉环抚着秀发,想起那在道观中清心寡欲的生活,既无丝竹管弦之乐,又无珍馐美酒之餐,这对于她一个才二十出头,活泼好动的人来说,该是多么憋闷!可又一想,如果不做道姑,那就要委身去做李隆基的妃子,然后被天下人指指点点,戳脊梁骨,这太可怕了!
“那我还能回寿王府吗?”她侥幸地问道。
金仙公主摇摇头,说道:“既入我玄门,就应断了红尘之念。——唉,这却是为难你了。”
刹那间,李隆基、李瑁,还有以金仙公主代表的道姑,这三人的身影在杨玉环脑中飞也似地旋转,她要做一个抉择了,一个关系终身的抉择……
“与其委身陛下,我宁愿出家!”终于,杨玉环咬着牙,痛苦地说道,与此同时,李瑁,这个英俊、深爱的男人,也在她眼中渐渐远去了,即便多么舍不得……
李隆基在寝宫等得焦急万分,终于见金仙公主款款而来,急忙问道:“如何?”
金仙公主一声娇笑,点着李隆基的额头说道:“可遂了你的心愿啦!”
李隆基一听,顿时高兴得手舞足蹈,又问一遍:“你说,玉环出了家,就肯依从朕了吗?”
金仙公主不答,扭过身指着高力士说道:“那你得问高公公了,这是他的谋划。”
李隆基便道:“力士,你说!”
高力士回道:“陛下,您知道杨钊吗?”
李隆基怔道:“杨钊?杨钊是谁?——哎呀,朕让你说寿王妃,你跟朕扯杨钊做什么!”
高力士说道:“从宁王爷向陛下进献寿王妃,到华清宫偶遇,再到今日寿王妃出家修道,这一切都是杨钊的主意。”
李隆基乐道:“既如此说,那这杨钊还真是个贴心人儿,快快召来!”高力士急应而出,以最快的速度把杨钊请了过来。
话不多说,李隆基一见到杨钊,开门见山就问:“力士说你是寿王妃堂兄,以你对她的了解,她会从了朕吗?”
杨钊回道:“寿王妃出家,那就不再是王妃了,以后还了俗,便如同投胎重生一般,跟过去一刀两断,她有何理由不依从陛下?天下人,又有何借口再去指责您呢?”
李隆基点点头,又道:“那玉环会不会因此怨恨朕?”
杨钊笑道:“怨恨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但只要陛下真心诚意地爱她宠她,她就是块顽石,也总有感动的一天吧?”
李隆基肯定道:“那是当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朕对她的爱,感天动地!”想了想,忽又问道:“那玉环该在何处出家?你们可不能把她弄得太远了,朕还要天天见她呢!”
杨钊说道:“卑职久闻大明宫地处僻静、宽敞明亮,多少年都没人住了,改成道观最合适。”
这大明宫位于长安东北角,原是唐太宗李世民修来给他爹唐高祖李渊避暑用的一处宫殿。后来唐高宗李治继位,觉得这地儿风水不错,便加以扩建,当成皇宫来住,再后来,武则天、太平公主、韦后都在里面住过,闹得乌七八糟。李隆基做皇帝后,于大明宫之东南又起一座宫殿,取名为兴庆宫,此地便渐渐遗弃了。
金仙公主接道:“寿王妃出家,乃是为与陛下完成一段千载难逢的仙缘,此举必能使我玄门之学发扬光大。旨在弘道,要在得法,贞白先生陶弘景仙师有言:‘仙方名金是太真’,就将此观称作‘太真宫’如何?”
“妙!妙!太妙了!”李隆基高兴得忘乎所以。
这时高力士又道:“陛下,咱们说了半天,光想好事了。那寿王妃岂能说出家便出家,总得找个正当的理由吧?”
李隆基一拍大腿,立时叫道:“哎呀,力士提醒的对啊!自古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差点把这茬儿忘了!你们说,朕要找个什么理由呢?”
杨钊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便道:“五日之后乃是太后忌日,陛下何不以此为由令寿王妃度道,对外宣称给太后荐福呢?”
李隆基一想,赞道:“这主意好!这主意真好!哈哈,朕有杨钊,百事无忧啊!尔等快去操办!”
于是数日之后,李隆基颁布诏命,曰:“……圣人用心,方悟真宰;妇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弘道之风,物遂由衷之情,宜度为女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