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腊月的头一天,贾敏带着黛玉去上香,贾敏本来带着林谧去的,可是那日去虞阁老考较了林谧的学问,很是上心,隔三差五就派人布置功课,如今林谧的功课还未完成。
他又是个倔强了,不做完功课就不肯出去,贾敏只能就带了黛玉一个人。
黛玉坐在马车上,因为是要去庙里上香,黛玉的心情很是松快。
入了腊月就该准备过年了,路边的商贩不少,叫喊声一片一片的。隔着帘子,外面喧闹的声音一阵阵传来,黛玉侧耳听了一会,和贾敏说道:“这里的叫喊声和扬州也不一样。”车帘晃动,她很是新奇,透着一点点缝隙看着外头。
护国寺乃是敕建的大寺,前来上香的人不少,可是若是权贵来了,便要闭门谢客。
贾敏提前和护国寺说了,所以不曾担心进不去。
贾敏只是三品诰命,在京中而言不算品级高,所以主持并未曾出门迎客,只是遣了知客僧,贾敏不以为意。
护国寺建于前朝,□□继位的时候又修缮了一番,贾敏幼年的时候也常随祖母前来上香,对里面的布局并不陌生。
在正殿上完香之后,捐了香油钱之后,知客僧便请贾敏等人到后面厢房歇息一会。
贾敏对黛玉说道:“护国寺的斋饭最是有名的,咱们先歇会,等用过了斋饭再回去。”
知客僧听了贾敏这么说笑道:“想来女檀越也曾常来护国寺的。”
贾敏有些感慨说道,“幼时来过,后来嫁人后还是头次过来,我那时候来的时候,了空大师还未圆寂,跟着家里的人听过他讲经书。”
“也不知道后山的梅花开得怎么样?是不是如当年一般。”贾敏问到。
“年年岁岁花相似,大抵还是一样的。”黛玉抱着昭亲王说了一句。
知客僧听了:“寺里一向精心打理那几株梅花,女檀越可前去一观?”
贾敏想了想,去了不过是触景生情,想起自己的祖母来,便婉言谢绝了。
黛玉从知客僧的口中知道,不仅有梅林还有一片碑塔,很是好奇,求了贾敏好一阵子,贾敏才同意她过去。
黛玉还是头一次来到了碑塔,就细细地打量起那块前朝的石碑来。
石碑上的字是颜体,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黛玉歪着脑袋打量着那石碑上的字,伸出一根手指,一边念一边比划着。
昭亲王说道:“颜体端庄雄伟,气势开张,日后你要是写大字,可以练一练颜体。”
黛玉笑道:“我还是更喜欢赵体,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
“我先习颜体,后来习柳体。”昭亲王说道,柳体笔画细劲,棱角峻厉。黛玉没想到昭亲王这么个性子的人竟然喜欢那样英气逼人的字。
昭亲王语气淡淡的,“十二弟喜欢颜体,后来我便写了柳体。”
黛玉很敏锐的察觉出昭亲王的情绪,问道:“你是避其锋芒么?”
昭亲王嗯一声,黛玉话里有些怜惜:“那时候日子很苦吧。”得宠的皇子与不得宠的皇子,天壤之别。
昭亲王见黛玉这样,反而笑起来说道:“我和十二弟的关系还可以,一同被先生罚的时候,他还偷偷塞给我棉垫子,让我垫膝盖。”
“后来越长越大,懂得多了反而生疏起来了。”昭亲王语气很是平静。
“后来十二皇子如何了?”黛玉小声问道。
“死了,新帝登基的时候,就病死了。”昭亲王语气没有起伏,“我原以为我可以活的救一些,可是也没多活几年。”
黛玉放缓了呼吸,听昭亲王说起了前世的事,“或许是病死了,或许是被毒死了,反正我就死了,来到了这里。”
他语气里带了一丝苍凉,与他平日说话语气迥然不同。
黛玉这才惊觉,昭亲王是重活一世的人。
黛玉还想听下去,昭亲王却止住了话题,问道:“走了那么远,累不累,那边有个亭子,要不要过去坐一坐。”
黛玉再看碑塔的时候,豆蔻等人走远远的在一边站着,怕打扰了黛玉,如今看着黛玉要走了,这才赶上去。
豆蔻看了一眼黛玉,暗道不好,“姑娘手炉怎么没带?”
黛玉也察觉了,笑了笑:‘我倒没觉得手冷。’
“姚黄回去拿吧,我们到前面的亭子休息一会。”黛玉吩咐了一句。
豆蔻便陪着黛玉去了亭子,谁知道亭子的横栏上放着两张坐垫。
黛玉便停了下来,问道:“今日寺庙还有其他客人。”
豆蔻说道:“若是有别的贵客,知客僧也不会劝我们来后边赏花,大概是寺庙里僧侣放的吧。”
黛玉摇了摇头,说道:“看着这针脚,不像是寺庙里用得。”豆蔻便上前去细看。
黛玉的余光却瞥见一个人从一株梅书后头闪了出来。
黛玉吓了一跳,往后退了几步。
那人身姿挺拔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