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婷阅读 > 服装大师从做旗袍开始 > 第八十五章 民国三十二年的夏天

第八十五章 民国三十二年的夏天(第1页)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来到老寿星何曼君的寿宴现场……”美丽的司仪小姐俏生生地站在舞台上,拿着话筒,声音柔柔弱弱地说着致词。

    随后,白振华上台作答谢词:“祝愿各位长辈,健康长寿!祝愿各位来宾、亲朋,事业有成、学业进步、幸福如意!”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祝寿环节也随之开始,在场的宾客的双眸中,都不禁露出好奇之色。

    都在好奇今年的白老太会收到什么珍贵礼物。

    白家后辈,一一各自捧着自己的寿礼,轮流将其呈上。

    一脸慈爱笑容的何曼君将晚辈们送的寿礼一一收下,瞧了几眼后,都不忘夸赞一句:“不错。”

    白亦瑶一出现,就吸引了一大片的目光。

    有着漂亮容貌和完美身材的白亦瑶,在改良旗袍的加持下,更是惊艳了一大片的目光。

    这还是他所认识的白亦瑶吗?

    苏安也差点没认出她来。

    徐守成父子俩看着白亦瑶和舒珍二人的改良旗袍,惊艳的同时,又在猜测:她们的旗袍,该不会也是苏安做的吧?

    苏安今日毫无预兆地参加寿宴,肯定是因与白家有所交集才会被邀请的。

    而且白总的专职司机又对他恭敬有礼,诸多迹象表现,她们父女俩的旗袍,十有八九是出自于苏安之手。

    没想到苏安这小子的手,伸得够长的啊!

    连白家的生意,他都要插一杠。

    二人看苏安的眼神中,闪烁着一丝不悦的怒火。

    “祝老祖母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送完礼物的白亦瑶,温婉一笑,说着祝福语。

    “有心了。”

    何曼君看着自家孙女送的百寿图绣品,欢喜不已,伸出一只手,将她牵到自个身旁。

    “只要老祖母欢喜就好。”

    白亦瑶乖巧地站在何曼君的身后,帮忙传递送来的寿礼。

    最后,轮到白振华了。

    “妈,祝您泰山不老年年茂,福海无穷岁岁坚。”

    说完,他将寿礼双手奉上。

    当白亦瑶帮忙打开盒子的那一瞬间,何曼君看着盒子中的香云纱旗袍,激动的手微微颤抖,喃喃道:“这是香云纱旗袍……”

    她赶紧将其放在膝盖上,轻轻抚摸着香云纱旗袍,眼泪却早已在眼眶里打转着,感触颇多。

    “老祖母,你怎么哭了?”白亦瑶见自家老祖母竟眼眶湿润,不由得关切地询问道。

    “那是高兴,高兴的眼泪。”何曼君拿起手帕,轻轻地拭去眼眶的湿润。

    “妈,您老可是今日的寿星,可不能哭啊!”舒珍上前,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何曼君的背,安慰着。

    “妈,你不会又睹物思人,想起我爸了吧?”

    白振华没想到,这么多年了,母亲对香云纱旗袍依然无法释怀,以至于在看见香云纱旗袍时,依然会想起他的父亲来。

    “以前,你爸总是将裁缝请到家里,为一家大小做新衣裳,我的新旗袍自然不能少,其中有一件是你爸去淞沪专门为我买来的香云纱面料……”

    说着说着,白老太的思绪飘远。

    她想起自己第一次穿香云纱旗袍的模样来。

    黑色丝绸的光泽,衬着她白皙的皮肤,端庄大方的气韵,立马显现出来了。

    她轻移莲步,走到白鹤亭面前,双眸含笑:“好看吗?”

    “嗯,好看!如果配上一双淞沪现在最时兴的丝绒高跟鞋,就更漂亮了。”白鹤亭仔细打量一番,嘴角含笑道。

    “好啊!等你从淞沪给我买了新鞋,我再穿。”

    因他的一句话,这件新做的香云纱,就这样被放进了衣橱。

    民国三十二年的夏天,正值岛国飞机轰炸的高峰期。

    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白鹤亭安顿好家里,带上自己的流动资金和股东的资金,租了一条货船,带着信得过的账房五叔,一起去淞沪进货。

    临行前,何曼君将他送到码头。

    “鹤亭,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我等你回来。”她不舍的眼眸中,满是担忧之色。

    “小曼,你就放心吧,每次我去办货都很顺利,再说,咱家还有亲戚朋友在淞沪做生意,不会有什么事的。”他说着宽慰她的言语。

    她紧紧的抱着他,紧的手臂都泛起青筋。

    抱了许久,又好像没有多久。

    她缓缓的放开他,看着她的鹤亭,眼眶一酸。

    她很想在他面前笑的,但是她没办法,最后只能努力的咬着牙,不让眼泪滚下来。

    “等我回来。”他伸手,擦去她眼角的泪水。

    “好。”

    她慢慢的勾起一抹笑,目送着他登上船。

    “回去吧……”

    他在船上冲着她边喊边挥挥手,示意她回家。

    但她不听,一直追着船,目送她最爱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寂寞的围城 宝鉴奇术 兵狂绝枭 穿越之回到古代做王妃 陛下是个偏执狂 天才酷宝火爆妈咪 诸天侠影 破防后的男主攻略战 镜面管理局 女帝诛杀十年功臣,王朝烽烟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