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末小秀才 (.com)”查找最新章节!
“这位总旗官问得好。”
都事说既然平西伯已经率两万精锐的关宁军杀到了大江对岸的武昌府,那时候鞑子的主力旗兵还在他们身后,为什么平西伯吴三桂不顺势渡江守住南直隶。
“为什么?”众人听得好奇不由得异口同声询问。
“共三十万家眷和归附的关外民众。”
都事解释说当时只有五千余战兵留下护卫这些手无寸铁的民众,另外还有万余从民众中选拔编练的乡勇,这样的力量根本经不起鞑子的冲击。
若关宁军在湖北渡江与鞑子脱离接触回归朝廷,恼羞成怒的奴酋多尔衮势必会对滞留在锦州的三十万军民下毒手,到时候,面对毫无人性的鞑子的威胁,军心涣散的关宁军还能有多少战斗力。
“原来是这个事。”
众人恍然大悟,不过都事接着说也不全是,因为平西伯接待了当时谋朝篡位的弘光朝使者,奈何弘光朝不得人心、毫无作为,他们献出应天府之后平西伯和军将们基本上熄灭了南归的念头。
接下来都事把刘亘和光复朝一通狠吹,三元公忍辱负重、力挽狂复还我山河,滔滔不绝的演说别说是那些北地的练勇,就是胡守亮麾下的关宁嫡系也是一个个脑袋里冒出小星星对刘亘非常崇拜。
胡守亮是吴三桂的侄女婿,很多人都以为刘亘提拔他、让他率领独立营头是在向锦州的吴三桂卖好。
其实这事吧,说它是可能就是,说它不是还真不是。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只有胡守亮自己才能体会,可是,他绝对不会对任何人说出去半个字,哪怕吴三桂站在他面前亲自询问。
问题当然出在这些个练勇身上。
都事早就给他们分析了李闯和鞑子一南一北、里应外合祸害大明朝的事,因此这批练勇无论是被流寇、李闯祸害的,还是被鞑子祸害的,由于李闯已亡最终这笔账算到了鞑子头上。
试问,若是胡守亮起了异心想投靠北方,他敢带着这些个与鞑子有国仇家恨的练勇们一起过去吗?
这种兵马无论放到什么地方都是个火药桶,再没脑子的军将想反叛也只会撇开他们,带着自己的心腹嫡系偷偷开溜。
也就是说,胡守亮老老实实听命行事,那他就是这五千战兵的主将,若哪天他起了贰心,别说这些江西湖广基干和徐淮练勇,就是那些关宁嫡系也不一定会跟着他叛逃。
不光是胡守亮一人,其他如班志富、郭云龙、沈志祥、祖可法等关外汉将都是这个待遇,防人之心不可无嘛。
而补给祁前程部的五千补充兵,基本上来自于南直隶战役中收拢的各路降兵和溃兵。
其中的健壮青壮首先被选拔出来充任补充战兵,不过绝大部分人员都被安排到徐淮一带参与整训和屯田,然后才依次补充给各军,祁前程部接受的就是这类战兵。
次者也被派去徐淮屯田充任练勇,他们之中的佼佼者会被选拔为候补战兵;剩余人员以及其余老弱病残有家可归的发放米粮让其回乡,留下的统统去屯田。
事实上当了那么多年的兵,这些角色不论年纪大小都习惯了军营生涯,要他们放下刀枪去当卑微的乡民受人白眼是一百个不乐意,宁可和左右同袍在徐淮屯田也不愿回乡。
屯田的补充战兵被打乱后重新编制,加上有个美好的前景在前方因此基本上不会闹事、也不敢闹事,不过筛选下来的人员除了那些练勇其余的大都是混迹军营多年的老老兵油子,他们有着自己的智慧和手段,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所谓一力降十会。
刘亘命各军营的伤残战兵优先派遣到徐淮监督屯田,再以练勇加以武力威慑,最后把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出头鸟当众斩杀、传首各地以示威慑,基本上压制了各屯营蠢蠢欲动的现象。
只是,对于屯兵劳作当中普遍存在的阳奉阴违、偷工减料等事实在无法按照条例施行管理,毕竟,这帮角色和逃难到江西、徐淮的北方难民不一样。
刘亘接到报告后倒也没觉得是多大的事,他颁布政令许诺等朝廷收复顺天府后屯兵们将获得收益的一半为自己所有,等到收复沈阳,屯兵们将获得受益的六成。
最令屯兵们心动的是一旦朝廷彻底打垮鞑子收复他们的老巢赫图阿拉,那么屯兵们耕作的田地将会为他们自己所有。
这道政令一出,各地的军屯除了个别今朝有酒今朝醉、得过且过的角色,绝大多数屯兵开始像对待自己的闺女一样细心耕作,每个人开始期盼热炕头的好日子、期盼朝廷大军早日收复顺天府、打到关外杀光狗鞑子。
等到东路军中营进驻徐州,邳县以南也陆陆续续开始出现屯田,到刘亘率大军到达兖州,驻守徐州的翟五令守军在大运河沿岸富饶的土地上开垦,尽管战兵们农具不多作业潦草,不过与低廉的成本相比收获是巨大的。
兖州的刘亘也没闲着,令驻军分批出动参与开垦,在大运河和微山湖两岸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