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末小秀才 (.org)”查找最新章节!
随着阿济格一声令下,鞑子军将开始在占领区戒严布控,明军探子尤其是城内的探子发觉这回着实不对劲奈何根本出不来,无法把消息传出去。
多尔衮为了掌控宣大的各类战略物资和资源故意拖延了十余天才向济尔哈朗和豪格通报撤军军令,令两人率部往怀来方向退却再经草原返回辽东。
阿济格这厮也够狠的,为了削弱豪格和济尔哈朗的实力他命麾下军将只在宣府和怀来留下少量粮草接济东归的两部人马,其余大量的辎重和丁口被他先一步派人撤离了。
无论是陕西还是山西的军将战兵,他们对于撤回辽东没有半点儿异议,只是这个撤军的先后顺序该如何安排一个个都盯得紧。
当初济尔哈朗赶赴山西的时候携带了部份辎重赴任,这厮途径宣大的时候又搜刮了一些粮草,加上在山西上任期间进一步集中囤积物资,因此他掌控的粮草足够本军撤到辽东。
可是陕北的豪格就惨啦。
一穷二白的陕西就连省会西安府也没有多余的粮草,更别说急匆匆撤往陕北的豪格部能携带多少辎重,全靠京畿与山西、河北方面的接济才勉强稳住局面,如今要他几千里奔逃这不是要人饿死嘛。
这一刻,就连多尔衮派在陕西充当钉子的两白旗军将都觉得感觉凉飕飕的,县官不如现管,很明显,断粮的局面一旦出现他们将会是第一批牺牲品。
前来送信的传令兵是两白旗的旗丁,公事完毕自然而然跑到何洛会的军营里面歇息,何洛会知道多尔衮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兵马,在大帐议事完毕急匆匆赶回来询问摄政王是否有特别安排。
“马蹄山。京畿怀来县东北方的马蹄山内藏了一批粮草,有咱们镶白旗的一个牛录在那看护。”
“摄政王为什么不把粮草安排在大同府一带,若是那样的话本将可以直接带兵往北进入察哈尔草原。”
“这个小人不清楚。不过眼下京畿一带的主子们对咱们两白旗的怨言可大了,摄政王和英亲王或许有别的考虑。”
“唉。那只能去怀来取粮秣了,到时候找谁接洽?”
“这个将军不用担心,你们到了怀来地界看护的牛录自然会找上门来。”
问完了最关心的问题何洛会开始询问天津卫大营以及京畿的情况,得知阿济格和图赖的奋力一搏竟然崩掉了牙齿这厮长叹一口气,说摄政王英明咱们只能退回辽东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嘴上这么说,只是心里面他隐隐有些后悔爬上多尔衮的贼船了,事情很明显,一旦大军和军民退回辽东盛京,两白旗与其他各旗的血腥争斗必将开始,这一次谁也不知道输赢,毕竟,就算两白旗内部也有部份军将对眼下的局面十分不满,认为摄政王仓促决定入关夺取大明江山所造成的旗丁伤亡太惨重了,而补充的少许战兵根本达不到原来的技战术水平。
何洛会只是插队户,一旦盛京开始权力纷争,想必两白旗内部会有不少眼红角色盯上他,到时候多尔衮能不能保护他、愿不愿意保护他都是一个大问题。
可是眼下何洛会拿不出什么应对的法子。
他是自绝后路净身出户来的两白旗,麾下没什么心腹给他安插渗透,若是心生二意背叛多尔衮估计眨眼间人头就会被麾下军将砍下来。
多尔衮兄弟得道他附尾冀,多尔衮升天自己会怎么样,何洛会拍拍脑门不敢再想下去,就在他心神不宁的时候,外面守护的亲卫进来禀报说帅帐来了传令兵,何洛会皱了下眉头吩咐让人进来。
他想的没错,豪格这时候还派人来传令果然没安什么好心,说为了保证大军安全撤回宣府、辽东,西路军从明日开始将会控制粮秣发放,有帅帐核实各营头存粮之后按照每两天发放一次。
‘这帮混账这时候还想着内讧。’这一招刺到了所有别派将头的痛点,也不知道是哪个混蛋给豪格出的馊主意,等到传令兵出去之后何洛会气得一脚踹翻了案桌。
不过要说何洛会统帅的两白旗兵马还是有不少私货的。
当年多铎夺取潼关之后急着追击南逃的李闯大军,因此他在陕西留下了不少东西,之后阿济格率大军进军西安府,留下的辎重那就更多了。
很多物资都在两人的授意下被两白旗的将领藏匿起来,之后一直被两白旗的军将控制着,为的就是以防万一,后来何洛会到任后自然而然接管了剩余的物资。
当然,这其中物资居多而粮秣只是其中一部分,况且之后军将们为了保证营头的战斗力而给战兵们加餐,藏匿起来的粮秣剩下的并不多。
眼下大清国的战略出现了大变动,在这动荡之际何洛会若是拒绝帅帐的检查和统一调度,不光在舆论上会陷入被动,豪格还能因此堂而皇之地以断粮威胁他。
拒绝检查死路一条,接受检查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敌方掌控。
事情大条何洛会不敢独自决定,他随即把本部牛录以上将领找来商议,果然,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