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正派出兵马追击闯王。
也有鞑子偏师西进招降了宣府和大同的守军,他们的前锋正在杀过来,狗鞑子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乡民们知道后不得不逃难躲避。
“闯王败了,吴三桂和鞑子入关了?”
“俺们怎么办?”
押运的战兵有整整三千人马,不过基干老营战兵只有五百人,这点实力对付沿途的土匪绰绰有余但遇上凶悍的关宁军和鞑子胜算不大。
最主要是带队的军将觉得既然闯王已经丢了京师,那他们必然会率其余兵马转战河北、山西、河南,最终返回陕西老营。
这种关键时刻握有兵马最为重要,那厮命一队小旗哨探反身往东查探,自己率船队即刻启程赶路,才走了两个时辰不到,两个哨探伏在马背上逃回来了,两人的背上都插着箭支。
这会儿的李闯部下还不是奔逃到河南湖北的草木皆兵之兵,那五个哨探绕开人群往东打探,由于沿途都是逃难的民众因此很难分辨烟尘,以至于他们在一个村落的后面与百人队鞑子哨骑猝然遭遇。
也算那小旗有点儿心眼,自己率两个部下在前打探,让一个老手一个新手拖后三里地跟进,因此后面的两人侥幸逃脱跑回来告急,说是至少有千余骑鞑子。
押运的护兵一共只有两百马队,若是组织起老营压阵令炮灰在前拼死抵抗,或许能挡住骑军的冲击。
问题在于,即便第一阵挡住骑军也会被对方黏住,拼光了人马银子根本就保不住,等到鞑子大队人马赶到,麾下的战兵还能剩下几个天知道。
一个光杆司令即便逃回陕西还能有啥地位。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末小秀才 (.org)”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