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宇宙观编辑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科学家勒梅特首次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宇宙大爆炸观点,随后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在继承勒梅特的大爆炸观点的基础上正式提出大爆炸宇宙论。它的主要观点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爆炸膨胀形成的,在此基础上,宇宙论的代表人物霍金在《大设计》中开篇则说“哲学已死”,否认了纯哲学和宗教可以解释自然,这也表明各大宗教只是古代精神世界探索未知,追求解脱的体系,而非客观真理。近年国内学者在总结大爆炸宇宙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广宇自然的结构理论:量项维物基,从中描绘了广宇自然的普遍规律,勾画了关于大爆炸的起点前后及最初阶段以及大爆炸的内外关系等未被大爆炸学说明确的部分,并给出了一个可实际观测和逻辑辨证的宇宙观:宇宙,一个起源于自身结构组织,由其运动左右,具有多区域、广袤范围、渐变性、多重表现的可被思维认知的集聚体,并具有不同区域、不同阶段,不同成份、不同量、不同运动、不同机理的特点,其体系与构成物即是由大爆炸等各种现实量所形成的单元集团。[2-4]
古代观点编辑
天朝人的宇宙观历史记载
《文子·自然》《淮南子》:“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庄子·庚桑楚》:“出无本,入无窍。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剽。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汉代学者张衡也曾提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无限宇宙概念。[5]
泛西方世界的宇宙观历史
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古犹太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周围绕着一圈星球,再往外去,寥落地分布着其余天体。有一个静止的天球存在,在其内部,星球各居其位,转动不止。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大地都是近似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并被16世纪初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所证实。[6-8]
科学的宇宙学数据
最新的研究显示宇宙的直径可达920亿光年,甚至更大。[9]
目前可观测的宇宙年龄大约为138.2亿年,即相关大爆炸的时间是138.2亿年前。[9]
多元宇宙说编辑
多元宇宙是一个理论上的无限个或有限个可能的宇宙的集合。多元宇宙所包含的各个宇宙被称为平行宇宙。极少数理论物理学家认为存在着不同状态的多元宇宙。
多元宇宙的核心是暴胀理论,暴胀理论认为通常所说的大爆炸可能并不是时间和空间的起始,而只是我们这个可观测宇宙的开始。在此以前是宇宙的暴胀期,充满着时空结构固有的能量。宇宙的暴胀也是一个通过继承和发展而来的理论。它继承了大爆炸理论和现代宇宙学的所有成果;解释了大爆炸理论无法解释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宇宙各处的温度为何如此平均,空间为何如此平坦,为何没有发现磁单极这样的高能遗留物等等。此理论认为,暴胀能导致空间以指数级急速膨胀。这能解释为什么我们的宇宙如此平均、如此巨大。暴胀结束后,我们的宇宙充满了物质和辐射,也就是我们在大爆炸中所看到的。根据同一个理论,可以推导出在暴胀已经结束的地方周围,或许仍然存在着许多暴胀尚未结束的地方。这种存在于理论中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永久暴胀”。
由于无法验证,也无法预言如何验证,多元宇宙实际上是一个根据当前已知物理定律所作的推论。[10]
宇宙之最编辑
宇宙最冷之处: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回力棒星云或许是宇宙中最寒冷的地方,温度仅有零下272摄氏度。回力棒星云距离地球5000光年。[11]
宇宙中最热的行星:开普勒70b是迄今发现的最热的系外行星,温度可能高达7000摄氏度,其轨道也非常接近其恒星,比水星到太阳之间的距离还短。[12]
宇宙中最冷的行星:OGLE-BLG-390L是迄今发现最寒冷的行星,其质量是地球的5倍,被认为是一颗岩石行星,它也是距离地球最遥远的行星之一,距离地球大约28000光年。它表面温度仅为零下220℃,低于液氮的沸点,接近于绝对零度(-273.15℃)。[13]
宇宙最大恒星:盾牌座UY是目前已知最大星体,是一颗位于盾牌座的红色特超巨星。半径是1708倍太阳半径,也就意味着1708个太阳排成一排。它距离地球约9500光年。[14]
宇宙中旋转最快的恒星:VFTS102是迄今发现旋转最快的超大质量恒星,该恒星赤道区域环绕轴心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高速旋转,由于离心力作用,如此之高的自转速率几乎将这颗恒星撕裂。它非常炽热,是一颗高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