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一件事,本书写的是佛门,所以肯定要吹佛门,但是我从来没有任何一点来故意抹黑道家,实事求是,一些对比只是为了让大家明白一个大概相当的实力,佛门道门,各有各的修行,没有什么高下,得看人。
所以,带节奏的书评不接受。
另外是关于本书境界,因为佛门修行并不如道家那么清晰明了,所以作者只能自己做一些设定,并没有传统玄幻修真那样的清晰,大家明白主角牛逼就行了。
本书佛门境界大概分为:修身、养心、入定、小乘龙象、大乘天龙、然后就是证四果成佛。
初果:圣者入流,人间神圣,称圣僧。
二果:阿罗汉果位。
三果:菩萨果位。
四果:佛陀果位。
后续的佛位,到时候再详细交代。
这些境界,是作者自行设定的,小说需要,请勿深究。
然后是一些关于佛门神通的资料,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没兴趣的略过即可。
佛门五眼:
五眼,是指从凡夫至佛位,对于事物现象终始本末的考察功能。有人称眼睛为「智慧之门」、「灵魂之窗」,眼睛能够明辨物象、增长知识。修行的层次越高,心眼作用的范围越广。
为了说明人眼的限制,我要介绍这张由现代科学家所绘制叫做电磁光谱的图表(见彩图一)。这张图表告诉我们,人眼只能看见宇宙里非常狭窄的一段,我们称它为可见光带(指图中的彩色部分)。人眼看不到红内线波长和比这波长更长的一切,也不能看到紫外线波长和比这波长更短的一切。
那就是说:在人类还没有发明别的工具来帮助他的肉眼探测可见光带以外的宇宙前,人类所看到的,并认为是完全的、真的、确实的世界,实际上是极不完全的,它只是整个宇宙的极小一部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宇宙,已经比几百年前不知要大了多少,可是还只是整个宇宙微乎其微的一部分;这个极重要的事实真理,一向是被人类所忽略的。想想两千五百年前佛陀便能不靠我们今日所拥有的任何工具指出同样的结论。那确实是令人惊服的。
这里有个比喻,也许可以帮各位更清楚地了解我们人类的肉眼是如何拙劣,以及天眼和肉眼的比较是怎样的。
试想像在一个大城市的中心,如果有一幢完全关闭的屋子,只开了一个很小的窗子,从这个窗口,一个人只能看到层叠的高楼和上面一小块蓝色天空,以及有限的人们活动。假设有一个小孩,在这屋子里出生长大,那么他对世界的印象可能是什么样儿呢?无疑地,他对他的世界的印象是根据透过这个小小的窗口所看到的一切。你如为他描述海景浩瀚的美丽和日出日落的奇观,无论说得怎样天花乱坠,他都很难了解,很难欣赏。我们人类的肉眼所能给我们的便只有这些。事实上我们是住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透过一个很小的窗口--我们的眼睛--去看世界,然而我们却坚持地说,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完全整体、确切而又真实的世界!
现在假设另有一所完全封闭的房子建在山顶上,并且开有一个很大的风景窗,从这儿可以看见无际的天空和无限的旷野。或许,为了让它更显得美妙些,我们不妨说,到处都是鲜花园地,还有少女们在园中曼舞婆娑。在这个屋里也有一个小孩出生成长。
那第二个孩子所看见的世界,无疑地要远比那个从小窗口看出去的拥挤都市要来得伟大与美丽。如果说第一个孩子只有肉眼,那么我们可以譬喻地说,第二个孩子是具有天眼了。
肉眼:是肉身凡夫的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外不见内,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因有此碍,故求天眼。肉眼能照见一切没有隐蔽、没有障碍的可见之物。
肉眼功强的人,在睁开眼时可以看到别人身体外面的辉光,即人体场,可以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摄相仪媲美。肉眼看光有四个用途。
(1)通过看光可以判断人的身体状况。一般是银白色的人身体健康,灰色的人有病,颜色越暗病情越重,黑光的人已经离死不远了。
(2)通过看光可以判断人的功能功力。功能越强,辉光的颜色越分明。随着功力的不断增加,光色会发生变化,从低到高依次为银白红或橙浅黄金黄绿蓝紫(如老子)七色光环(如释迦牟尼)。
(3)通过看光可以了解人的气质、性格类型以及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有的人天生气质很好,有与众不同的辉光,他的光柱在入静或睡着时可以无穷高,且具有穿透性,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这种人有一种凝聚力,人们会莫名其妙地跟他走,往他身边聚。他如果参政,就能得天下;如果修道,就可能成正果。这种气就是天子气如《史记》里记载刘邦就有,会看光的吕雉、范增、秦始皇的谋士都在找他。
(4)通过看光可以判断某地的地磁、地电、地光是否适合练功。如果某地的光是黑色的雾气,就不要在那里练功。有的山头出现黑色的光,比较高,一般是有特殊能量的动物在这里,应该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