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燃烧,不宜熄灭,杀伤巨大。而在周朝时期家家户户都有陶罐,用麻布塞住罐口,就是简易的燃烧瓶,这就有了打败犬戎联军的强力武器。
刘皓也分析了西周当时会失败的原因,而且也查看了大量的资料。当时西周的军制,周王室的军队有周六师和虎贲军,周六师是由周人组成的,驻在周京所在的西土地区,六师是周的主力军,昭王、穆王曾率六师出外远征。由于犬戎是由西申候带领,通过隐秘的道路穿越群山绕过周六师的驻扎地,直接扑到了镐京王城的脚下,直接把周幽王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据考证与猜测,犬戎和西申候的军队最多不过几万人,而当时王城内的有王城护卫禁军“虎贲军”三千,士卒六千,战车一百。作为周朝王城的镐京,城墙坚固度只在其他城池之上,九千军卒只要坚守住城池,就凭犬戎几万大军,绝不会使镐京城被瞬间攻破毁于一旦。
事实也是如此,在周幽王死后,诸侯帅军赶来,犬戎大军望风而逃。但是因为镐京已经被焚烧破坏殆尽,这才改洛邑(洛阳)为东周王城。
所以刘皓就猜测,周幽王和犬戎战役失败的原因有几个。首先是,被犬戎大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从而造成的全城混乱。其次是军心涣散,镐京守兵本就怨恨周幽王的昏庸,不满将领经常克扣兵卒的粮饷,所以,兵卒们在这个时候,谁都不愿意拼死效命。
最后的原因,主要是点燃烽火不见援军后,本就造成了全城的一片恐慌。而周幽王却不利用城坚壁厚的优势,等待周六师和诸侯们的救援,却自乱阵脚的不去守城,反而出兵去反攻犬戎大军。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晋阳之战,智伯联合韩、魏两家人马,曾去围攻赵家的孤城——晋阳,他们围攻了一年多还是未能攻破!镐京作为周朝的都城,城墙坚固程度绝不在晋阳之下。
周幽王派负责军政全责的虢石父,率城内全部的百余辆战车出城攻击。犬戎将领也迅速指挥众多的犬戎士兵,发动了潮涌似的猛攻,很快的就冲散了周军的阵势,反被犬戎大军反攻城门,进而使得镐京城被攻占,而虢石父也被乱兵杀死。
所以只要是提前做好准备,对王城内的国人做好宣传工作,收取民心和军心,再把群臣唬住,把统治权收回到手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坚固的城墙坚守,利用燃烧瓶的威力,打败犬戎的来袭不见得是一件难事。
两座庞大的城市分立在在沣河(黄河支流渭河的支流)两侧,西周的国都是一京双城,丰京和镐京一起并称为“丰镐”。在沣水西岸营建丰京(今西安西南),周武王时又在沣水东岸建立了镐京,即《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载:“考卜维王,宅是镐京”。丰京是宗庙和园囿的所在地,镐京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合称丰镐。面积总计近17平方千米,是一个巨型都城。
丰镐是第一座规模宏大,布局整齐的城市,是平面布局方整、宽畅、宏伟城市的先河,成为后来城市总体布局的典范,是周礼的诞生之地。
镐京城是一座方形的城,即方方九里之城。其总体布局为城的每面有3个城门,即都城12门。有南北向的街道9条,东西向的街道9条,即九经九纬。
也就是说,通向每个城门的有3条平行的街道,构成左出右入,车从中央的街道格局。据记载街道宽余十二步,每步按1.4米算,那每条街道的宽度为16米左右。
左祖右社,指祖庙建在东边,社稷坛建在西边,左右对称。面朝后市,指朝廷要建在王宫南面,或指宫殿大门向南,市场要建在王宫北面,即朝廷在前,市场在后。
在镐京城内中心,宫殿区高台建筑以高大的夯土台为基础和核心,在夯筑的台上层层建屋,木构架紧密依附夯土台而形成土木混合的结构体系。
宫殿群内唯一座最高的建筑,双檐青瓦,瓦上以菊纹和回纹盘旋雕琢,显得神秘而尊贵。在城中这座最高的建筑,就是周幽王的宫殿朝堂以及殿内寝室。
在宫殿寝室内,一座大大的扆(yi)竖立在宫门和窗户之间,(扆为屏风),扆是天子专用的,是天子名望和权利的象征。扆上织着十二章纹,分别是绣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纹,华丽庄严异常。
在这屏风之后,宫殿内的地面上铺盖着着华丽精美的席。
席上摆放着一案,案高不超过二十厘米,用天然矿物作颜料,绘画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是当時人们坐着办事、饮食和读书所依托的主要家具之一。在案的两侧分别放着案几。案几是设于座前或者座侧,是专为坐时侧依靠衬的家具。
此时寝室内的席上侧卧一人,上身衬以白纱中单即白色的衬衣,衣领右开,下身罩一朱红色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赤足侧卧于席上。
此人面孔略长,面色微有清白之色,微闭双眼,下眼睑略有青肿,嘴唇紧抿,双唇窄薄,显得此人严厉而刻薄。上唇细密漆黑的髭(zi)和两颊的长髯(ran),再与下巴下的长须,组成了好看的五缕长髯,正好把此人脸上的那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