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河水暴涨,便会引起山洪。
一个老农站在田间,看着被淹的土地,满面愁容,前几天才种下的苗都被淹死了。
“这可如何是好?”他叹了口气,转身瞧见田埂上走来一人,步履匆匆,是隔壁家的王二。
“阿伯,快回去!”
王二还没走近,便焦急地喊,“山上的洪水一股脑淌下来了,村子快要被淹了,赶紧回去收拾东西去高地避避。”
老农叹口气,见怪不怪地拾起地上锄具,扛在肩上朝他走去。
“知道了。”
这种事情,每隔个几年就要发生一次,他早已习惯。
只是没料到情况比以往都要糟糕。
两天后,兆阳县县丞用手帕捂着鼻子,看着眼前堆积的家禽尸体直皱眉头。
“贺大人,你瞧,这已经是第十二户死了家禽的,这些家禽好像都染了瘟疫,没几天就死了。”
县丞更担心的是别的,“人呢?有没有人感染?”
属下想了想,“有几人出现了发热、头痛、流涕的症状,请大夫看了,说是普通的风寒。”
“应当不是感染了瘟疫。”毕竟这个季节,染风寒也是常有的事。
县丞仍旧不放心,吩咐道,“把这些都焚烧干净,那几个生病的人,除了大夫,尽量不要再让其他人接近他们。”
两人走出焚烧场,县丞想起什么,又说,“此事先不要告诉避洪的乡亲,以免引起他们的恐慌。另外,派人联系一下附近其他几个县,看看他们可有多余人手。”
“向朝廷上报的驿卒现在走到哪儿了?”
属下算了算,“前日走的,估计明天就能到,三日后应该就能收到回复。”
县丞沉吟片刻,“可能会爆发瘟疫,还是再派个人报信吧。”
属下犹豫,“可是若是并没有瘟疫……”
“最好没有,可是不怕万一就怕一万。”县丞正色。
“是。”
属下领了命,刚走出两步,又被叫住。
“吴大人呢?”贺县丞问,“他现在在何处?”
吴大人,是兆阳县县令,他的上司。
“吴大人他……和家眷一起躲在知县府避难。”知县府是城里最高的一处地方,一般洪水淹不到那块儿。
县丞闻言,摇头叹叹气。
~
王府的眼线遍布整个宋境,兆阳县出事后,谢景淞第一时间就收到消息,但是得知大将军即将南下赈灾,还是在几天之后。
白羽将消息汇报给二人。
“江陵附近的几个县城出现山洪,并且在兆阳县有瘟疫爆发之势,朝廷下令,让大将军率兵前往兆阳救济赈灾,并从夔州附近调拨人手一同抗灾。”
“现在,大将军应该才收到朝廷的消息,估计准备出发了。”
二月初,山洪爆发,瘟疫蔓延,父亲去赈灾。
前世之事如期而至。
韩素娥看向谢景淞,后者也慢慢看了过来。
终于,还是到了兑现承诺的时候,也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
“我要去幽云谷,”她说,没有犹豫,语气坚定,“我会在那里同父亲汇合。”
她会提前找到草药,阻止前世发生的事情,不再让父亲重蹈覆辙。
事不迟疑,若想在父亲之前赶到幽云谷,素娥必须一秒不耽搁地出发。
还好她没什么行李可收拾,收到消息的当日就可以出发。
“谢景淞,”她站在院子里,看蝉衣将所需的一些衣物搬出来,放在马车上,转头同他道,“事发突然,我知道你明日还有事,不能离开,就不必送我了。”
明日是清明节,王府会按照习俗祭拜先祖,谢景淞不能缺席。
此行前往江陵,素娥虽不清楚他如何安排,但这一次他肯定不可能再继续跟在自己身边,前段时间遇见王妃那日,从王妃话里话外,她得知之前他同自己在夔州等地耽搁了不少时间,而王府有很多事情都需要他出面或者处理,当时便是靠别人易容成他的样子才没有引起旁人的怀疑,但时间久了,终归有不方便之处。
谢景淞自她要走,情绪便一直淡淡的,现在见她又这么说,垂了眼帘。
“我送你出城郊,明日赶回去就好。”
他总是不放心,不放心她离开自己的视线。
“那你的时间太赶了,来不及休息,”素娥皱眉,否决了他的想法,“又不是没有护卫,这一路上不会再有什么危险了。”
唯一算得上威胁的,便是冥宗,但是景阑和袁姝已经被全面通缉,两人短期内不会再轻易露面。
谢景淞摇摇头,“这次我派墨一跟在你身边,但他现在不在燕京。”
“凌晨时,他才会抵达最近的一个县,同你汇合。”
“在此之前,我会在你身边,护送你前行。”
素娥不解,“不过是几个时辰,你派些护卫送我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