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两大超级智能文明“私底下”做了“交易”,一个尽快掠夺地球,一个对付第三者——即智能K星人的行星级飞船——事后平分收获。
如果大家都是“有脑子”的强盗,得出这样的判断非常自然,但这个宇宙里横行的怪兽们虽然“有脑子”,却不会拥有智慧生物习以为常的所谓交流概念,所有行为的来源都是自然演化而来的程序库的策略,当程序库复杂到一定程度,智慧生物将永远无法理解它们的行为逻辑。
两大超级智能文明突然看似分工合作的“目的”是什么,静静甚至张安全都无法判断。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包围圈并未被消灭或吞噬干净,点阵球体与光滑鱼叉飞船分道扬镳的原因之一或许还包括包围圈中剩余的智能生物群也突破了逻辑封锁开始恢复行动力,距离两大超级智能群最远的地球另一端的智能生物群突然发出微光、接着迅速变亮、某个区域的颗粒雾气状智能群甚至在监视器中炸出一阵堪比太阳的光芒,接着成片消失不见——不是自杀、而是逃跑,因为静静清晰瞧见了光速运动留下的短暂光路痕迹。
静静不知道智能生物的技术等级如何划分,她认为拥有光速运动能力的智能文明等级应当不低,如果小芳说得都是真话,包围地球的智能群体都是“看见NT信息爆发”并被吸引而来的较高等级智能生物,也许较高级的标配都是光速运动?
点阵球体开始弥散、但体积反倒显得越发庞大,当周围不再有过多敌人,这个唯一留在地球附近的超级智能文明终于展露了视觉上的压迫感,它的每一个点阵近看或许实际都是尺寸并不小的球体或块状物,而此刻、每一个点都在显示器中分裂、弥散,弥散开来的点又形成更庞大点阵群,十分类似自相似的分形结构在迭代扩张——静静联想到的是那个著名的曼德勃罗集合的各种染色图,不同的是点阵球体放大过程中保持了点阵形态的一致,后者则在放大过程中不一定自相似。
但它们无疑是分形的现实与理论代表。
智能生物遵照分形的规则展开根本就是必然,地球普通生物的内部乃至外部构造实际上也遵守某些规则简单的分形原理,自然规律支配下的智能生物遵守自然规律活动没什么可惊讶的,但它的视效的确漂亮。
似乎能无限展开下去的点阵球体渐渐不再保持总体球状,它的视觉体积很快超过月球的数倍,在月球轨道附近也几乎将小半地球遮住,这无疑是天体级尺寸,只是小小的监视器画面上感受不到现场氛围。
点阵智能群对面,少许残余智能生物群已恢复活力,除了最早炸出太阳光芒开溜的一小片智能群,还剩大致十几个看起来小、实际上并不小的智能生物群,监视器中,它们相互分散、以颜色形态和距离区分彼此,这些剩余包围者没有立即逃走的原因或许是来自地球的吸引力超过了挣扎求生的策略指导力。
也可能它们本身只是“文明”的一部分,牺牲这些包围圈内的智能群并不会导致群体灭绝,这同样是非常简单又自然的策略: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就像鱼叉飞船并不能代表整个智能K星。
于是逃跑反倒成了少数派策略,留下的智能群只要不被消灭、或许就有收获。
一号扩张级行星飞船舰桥内,张安全盯着已然出现在舰外监视器画面中的庞大“倒影”,与智能K星创造的飞船不同,完全没有智慧生物影子、似乎全靠自然演化而出现的超级智能文明所变身而成的飞船粗看外观反倒更“美”,这让张安全同学想到地球生态圈中的蝴蝶翅膀,翅膀颇具自然美感,但翅膀连接的躯干却谈不上审美感,甚至有点恶心。
光滑鱼叉飞船的外观无疑“美”地令人移不开目光,此刻它悬停在距鱼叉飞船不远处——视差测距估算为三十万千米左右,不到飞船本体长度的一百倍,一旦进入光速运动只须一秒即可接触。
监视器中,光滑鱼叉飞船与鱼叉飞船之间横着一颗巨型不规则石头,附近的较大天体无疑只有谷神星。
有谷神星做对比,直视飞船对其大小的认识便有了参照,总之,大、非常大。
光滑鱼叉飞船船身设计完全照抄智能K星的一号扩张级行星飞船,毫无版权避嫌意识,外表反射太阳微光、分外光滑流畅,近看比斑驳的K星人鱼叉飞船漂亮得多,但张安全眼尖地发现——或许是监视器眼尖——光滑鱼叉飞船的鱼叉最尖端依然留下一片看似菠萝表面的结构,说不上美感或恶心、对智慧生物来说只是“感觉”不协调,智能生物多半不需要凭外观来区分敌我,那么光滑鱼叉飞船在鱼叉尖端留下的一小片菠萝表皮状尖刺结构的原因,或许这部分物质无法“变身”,或许这部分结构其实是武器。
张安全的猜测很快应验,没有证伪前者、但证实了后者,尖刺结构泛起光亮,接着喷出一道看似微弱的流光,同一时刻、脚下微微震颤,待在舰桥的张安全不由吃惊,监视器很快切换出鱼叉飞船的外表视图,显示上看、面对着光滑鱼叉飞船的侧舷某部位、大致上百公里区域的斑驳痕迹被一炮扫空,露出扩张级行星飞船最初的外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