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或许对军略不感兴趣。
但是多少也听说过,《智障也有春天》这样的励志故事。
而这个故事的主人,就是孙氏!
星海?阴阳?鬼神?
一大堆陌生的名词,听得赵政一头雾水。
倒是一旁的赵姬和她女儿,都听出了一些话外之音。
在赵夫人看来,以神鬼为名,
这显然是墨家的兵法。
而赵月嫣则是歪着头在思考。
她大概是明白了,他说的那两人估计也是“仙界”的“仙人”。
“《孙氏兵法》……孙武还是孙膑?”
“孙殿军!”
“……吾之乡党。”
在赵政问出心中疑惑之时,王同学飞快的给了他答复。
刚听殿军这个名字的时候,赵政还想:殿军、殿军,殿为军后。此人起名如此有军养,怕是兵家传人。
而听见乡党一词,他顿时就不爽了:
“你这是要教我乡野村夫的兵法?!”
随便换个现代青年,都知道:
《孙氏兵法》领先世界一百年。
这换算到古代,怕是领先了两千年!
然而这道理没办法跟人讲。
因此王同学只能道:
“这兵法的好坏,学了你就知道了。”
话说到这个地步,叛逆期的少年也就不再抬杠。
因为这话说的确实没错,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一下就自见分晓。
顶尖兵法之间,或许差异不大。
但是低端的兵法,尤其是村夫的兵法,赵政觉得自己还是能一眼勘破其缺漏。
“《孙氏兵法》总纲:经营之极者,战无不胜。”
在赵政等着抬杠的期待中,王同学开始讲解《孙氏兵法》。
而这一开头,就让赵政有点失望:
因为这个总纲没啥问题。
《孙子兵法》始计篇曰:兵者,一曰道。
意思就是,影响战争的第一要素是国政经营。
而《吴子兵法》的图国篇,以及兵家的兵权谋家,都提出过类似的思想:
认为壮大国家是赢得战争的最优解。
这些最核心的道理,其实是所有兵法的共通的。
因此在对总纲进行完讲解后,叛逆期的少年便找到了方向:
“什么嘛……你这兵法也没比《吴子》强啊!”
“确实。”
对于毋庸置疑的事实,王同学点头承认。
接着他摊开双手:
“但是孙氏此人,比吴子强!”
“他能在被辱为愚者时,置若罔闻。”
“更能在被妻子掌脸时,甘之如饴。”
“他生于商贾之家,腰缠万贯,却从不耻笑粗鄙之民,反与之共食鱼丸。”
“这些,吴子能做得到吗?!”
王同学照着刚才吴子的恶例,举出了这些反例,用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不过赵政听完,却是轻声哼气:
“做不到。”
“但是做这些,有何意义?”
以当下的价值观,这样做的人不过是无志懦夫。
然而王同学,自然是早就准备好了后续:
“当然有。”
“孙氏所在之国,曾举办过‘汝欲与何人共度之’的调查。天下选孙氏之士,众之!”
在当今这个时代,要选一个人共度一生,一般都是指选君主。
因此这个调查结果,还是十分有分量的。
像孙氏这样的,放战国时期,就是春申君再版。
——只靠着个人的魅力和门下门客,就足以动摇一个国家。
“原来如此,天下还有此等人物!”
由于战国时期信息传递很慢,所以别国冒头一些没听过的豪杰,这也是常见状况。
毕竟这兵法毫无疑问是真货。
不过赵政话说到这,却是猛的一转:
“在介绍兵法的时候,先生可从未讲过孙氏的战绩。”
“我如何能相信,他是用兵如神的孙武,而不是夸夸其谈的赵括?”
叛逆期的少年,在蓄谋已久之后,终于找到了终极翻盘点。
而且王同学听完,也是十分无奈。
毕竟他在这方面确实没什么可讲的。
——总不能去讲三败女人的故事吧!
“咳,兵法的好坏,自然是要靠实践证明的。”
因为不方便讲,王同学换了个方向。
闻言,赵政讽道:“你还能有办法实践不成!?”
这么跳的孩子,在二十一世纪让王同学遇上,肯定会好好打他一顿,不把他打哭绝不罢休(指打战略游戏)。
不过当下并没有电脑,所以他只能另谋他策。
“办法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