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士营不愧是秦之精锐!”
清点战后伤亡,李牧便发现,为了围剿拼死抵抗的秦之锐士,赵国的禁卫军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不过看了看那站着死去的龙之子,李牧觉得这都是值得的。
“看来老夫来晚了一步?”在李牧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后,廉颇姗姗来迟。
李牧冲老将军点点头,然后问:
“您老那边有什么发现?”
“没什么发现,就是两个女眷,被我随手放走了。”
听到廉颇这么说,李牧无奈的叹气:“那可是赵姬,当年差点祸害掉整个邯郸的女人!”
不过廉颇会放走女人,这也在李牧的预料之中。
所以李牧先前放走了那个秦国逃兵。
希望他回去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两位天王整理队伍,在天黑时分返回了军营。进入大帐,就看见庞煖老将军在那悠闲的泡茶,似乎心情很不错。
“老将军似乎遇上什么高兴的事了?说来听听?”
李牧径直走到庞煖面前,自己取了个茶杯,等着老人家给自己分茶。
老头子给他倒了半杯茶,却是不愿分享快乐:
“我这高兴的事,说出来你们就不高兴了。”
“嗯?”
后进大帐的廉颇,听见这说辞略皱眉头,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于是庞煖也给他倒了半杯茶,然后开口道:“我看两位将军空手而归,就知道我要做的事做成了,自然很是高兴。”
“老庞你别绕弯子了,有什么话直说!”
虽然廉颇的直觉,已经隐约的看见了真相。
不过基于当前的主流价值观,他还是不愿承认。
接着庞煖便直说道:“老夫高兴的事,自然是两位将军放走了‘赵政’的事。”
在李牧还听得一头雾水之时,廉颇已经想起了那个气度非凡的小女孩。
联系庞煖开心的样子,廉颇终于反应过来:
“当初在王宫大闹的那个‘赵政’,是那个女孩?!”
“当然。”
老头子点点头,也给自己倒了半杯茶。
之后他继续道:“她当初在仔细观察老夫,老夫也在仔细观察她。她发现了老夫年老力衰,老夫也发现了她不是男孩。”
“那你怎么不通知我们?!”
廉颇觉得自己被友军欺瞒,很是不爽。
不过李牧却是懂了:“庞老将军除了擅长兵法韬略,更擅长的是纵横之术吧。所以您老认为,把那真龙放虎归山,从大局上来说对赵国的未来更好?”
虽然无法猜测庞煖的真实想法,不过李牧已经猜到了大概的方向。
接着,庞煖便点头道:“没错。那孩子回归秦国后,必将为了争夺王位,而在秦国内部引发巨大动荡。到时候秦国内部自顾不暇,不就是我们赵国趁机扩大影响力的机会?”
“况且,秦国目前对我们威胁最大的敌人,想必各位都清楚吧?”
在庞煖提到秦国最大的敌人后,剩下两位天王都不再说话。
因为那一位,确实是赵人的心头之患。
他曾经作为赵人,在赵国经商。
然而连蔺相如也管不了的商人,他是独此一号。
那人就是吕不韦,如今秦国的实权掌握者。
“你指望那女孩回去后,能给吕不韦造成什么麻烦?”
显然,廉颇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好主意。
庞煖则是不置可否的讪笑:“呵呵呵,谁知道呢?坐山观虎斗总归不坏。”
…………
虽然内史腾现在还只是屯长,不过他的才能确实没的说。
行军路线规划的相当合理。
以至于明明是在敌国境内赶路,却如同在自家后花园漫步,如入无人之境。
当然,这样悠闲的赶路生活,在行军的第五天遭到了中断。
被中断的原因,不是遭遇了敌军,而是物资出现了问题。
——没粮了!
当屯长腾将这个问题汇报给赵政后,赵政只能按照常规的做法,调整粗粮和细粮的配给比例,以此延缓兵粮的消耗速度。
如果不这样做,剩下的办法便是就近劫掠,这样势必会引起魏国军队的注意,导致撤离难度倍增。
“我去检查了一下后方粮车,发现剩下的粮食还挺多的,虽然多是小麦,不过也不能说没粮了吧?”
王同学去撤离的队伍后方转了一圈,发现其实还有粮食,所以对于现状感到困惑。
赵姬闻言,主动解答道:“先生,小麦是喂马的,人……最好别吃。”
她本来想说人不能吃,不过又想起确实有不少人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依靠小麦充饥,所以改变了说法。
王同学听完,便立刻有了主意:“你们不喜欢吃,那我吃。我那份粟米的配给,就分给你和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