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宇宙寂静无声,天宫号的离子引擎已经持续运作了40年。飞船中的人类也已冬眠了整整40年,天宫号宛若一口在太空中静静飞行的金属棺椁。只有保持待机的合成人与维修检测机器人,才让人意识到这是艘飞船而不是棺椁。
此刻舰桥的投影盘在沉寂了40年后重新绽放出了光芒,其上映射出了当前的航线与位于前方的星球。开普勒-α,这是人类尚在地球时较早发现的一个宜居星球。透过庞大的深空望远镜,人类对这颗星球和它所在的星系进行了无数次的深空观测。最终推算出其上的环境适宜人类居住并记录在案。
在飞船智能终端的命令下,第一批冬眠的人类被唤醒。整整5000人,在合成人的协助下从冬眠胶囊中苏醒。一瞬间飞船仿佛恢复了活力,各种生活设施在苏醒的指挥者命令下被启动。医疗仓和食堂很快人满为患,这5000人充满着对未知的好奇与对未来的希望开始了恢复锻炼和专业知识的复习,
加拉瓦看到碰巧从面前飘过的好友迪让便高声打着招呼问道:“嘿!迪让,是我加拉瓦。没想到40年就这样过去了,迪让你这一觉起来感觉怎么样啊。”
“说实话朋友,我感觉很不好....长时间的睡眠让我觉得我的大脑就好像退化了一样不听使唤。”听到有人叫自己,迪让才看到自己的好友加拉瓦。便顺势停在了加拉瓦的对面与他一起吃饭。
加拉瓦吃着太空特制包装的咖喱饭,咽下口中的食物后继续说道:“你应该多做点恢复训练,迪让。那会让你的脑子变得清醒,身体恢复活力。”迪让听了加拉瓦的话咽下口中的膳饼后说道:“我确实该加大训练量了,四小时后还要去参加空降培训、外星生存学习、开普勒-α地质学,没想到睡了40年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学习。”说完迪让几口吃掉了手中的膳饼后离去。
“敬希望....”加拉瓦举起手中的袋装清水一口饮下,随后起身离去向着食堂大门的方向飘去。身后的餐袋和食品包装被机器人收走,进入了垃圾循环系统。
加拉瓦印度区人民,登船前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他的多篇论文在影响系数极高的科学杂志上公布过,并获得了同行们的认同。理所当然的,当这样优秀的人递交了播种计划表格后便被录取了。
出了食堂加拉瓦一路飘到了一间会议室前,深吸一口气后戴上了自己的半覆盖式头盔后推门而入。刚进门头盔上就传来了终端的通知声:“确认身份中....欢迎加入会议,加拉瓦先生。”
这件会议室中的讨论已经进行了30小时了,会议的内容和目的很单纯:选择空降仓着陆点。然而这个单纯的目的也许决定了一号空降仓中5000人的生死。
“我认为,空降仓沿海靠河很不错。我们可以向着海洋发展获得大量的鱼类资源作为食物补充,同时沿河可以建设简单的水电站来维持基地的能量。X35458y20566”刚一联通视频会议,头盔的显示屏上一个大胡子的法国人就在发表自己的言论。
“我同意靠河居住,水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我不同意靠海,我们对开普勒-α的生态圈研究过少,而且研究的多是陆地生物。海洋太过神秘,我们无法确定海洋的情况。贸然降落在海边太过危险!”一位脸上长有雀斑的中国人说道。
一名日本环境学家再三考虑后谨慎的复议道:“海洋太过危险。就算我们之前投放的大量活体标本表明,该星球或许没有对人类来说致命的细菌和微生物。但海洋太过复杂,我认为我们还是保守一些较好。”
再次经过了十三个小时,最终各个专家们确定了沿河、靠山、不靠海的宗旨将降落点确定在了x45897y25554的赤道地区。那里有一条绵延的山脉,汇聚和涵养了大量的水源并在山下汇聚成了一条直奔大海的江河。沿岸的地形和卫星的深层探测显示,沿河地区植被茂密且地形起伏小,动植物群落较多有助于人类尽快了解这个新星球。至于矿物资源,飞船配备的矿物扫描器已经确认了山脉中的矿产数量和种类,足够基地度过发展期。
于是在经过43个小时的讨论后,一号空降仓的就将在既定的坐标降落。确定好地点后,这个坐标被汇报到了舰长手里。苏天舰长再三确认后将飞船航向进行了微调并回复到:“我已经计算好了空头仓发射时间,就在496小时后。也就是说你们还有490小时进行学习和训练,490小时后你们将进入空头仓等待空投。总之祝你们好运。”
倒计时开始了,每日医疗所和健身房都人满为患。同时在锻炼和学习之余因地形而设置的初步建设计划也在工程师们的频道中不断传播讨论,每一份计划都被大家讨论着,每一种可能都有无数的后备预案。
“加拉瓦!你的水电设计方案真的很不错,但是却需要更加详细地质状况才能实行。所以我认为水电站的建设应该靠后,我们应该选择对地质条件要求低的光电风电与核电。”正在与加拉瓦讨论初始能源建设的五人中,一个俄国人这么说道。
俄国人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