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个站在悲剧幕后的神不是别人,正是巴德尔的母亲芙蕾雅。而巴德尔的故事又不仅仅是对奎托斯人生的再次演绎,它的内涵在此之上更进一步:站在芙蕾雅的立场上,她的行为可以说是来自母性:为了让自己心爱的儿子永远不受任何伤害。但这不正是另一种人性的体现吗终其根本,是芙蕾雅身上属于“人”的那一部分的黑暗面,酿成了这场悲剧。相对的,巴德尔像当年的奎托斯一样,踏上了复仇之路。
到了最后,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过去的奎托斯,为了阻止他弑母——这个显而易见的、令奎托斯想起自己因仇恨而弑父的往事的情景——他痛下杀手。但复仇之火却没能就此熄灭,而是继续在他的母亲身上延续了下去。这簇黑暗之火正是以一位痛失爱子的母亲的人性为燃料,在芙蕾雅的心中熊熊燃烧。故事的主题在此得到升华:无论是希望还是悲剧,一切的根源所在,正是既生动却也不完美的“人性”,即便是神也是如此——他们不过就是一些拥有了过于强大力量的人罢了。
“力量来自这里(心)。通过这里运用它(头脑)。控制你的愤怒。”
“我们不止于人、也远不止于作为人的责任。”
从表面看,除了父亲这一角色外,奎托斯无疑同时是阿特柔斯的引导者。但是与此同时,故事又刻画了一个精通古代语言和众神历史的阿特柔斯;不言而喻地,儿子也成为了父亲不可替代的导师。七·八·中·文ω·ω·ω.柒捌zω.cò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