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信息
楚歌迫不及待地点开了这本梵文录入的楞伽经信息,满心期待地看着那一段小字,结果……
真的是把楚歌给惊到了,或者说让楚歌有些后悔没有早点干掉皮龙江,因为这本楞伽经的介绍信息里写得很清楚,这本楞伽经以及其它8部经书,就是身为宁天城佛教协会会长的袁如是手抄的!!
“如师手录九经其三”,已然精通梵文的楚歌一琢磨就明白了,原来这里的“如师”指的就是袁如是,梵文对“如是”这个名字的译文有误差,把“如是”译成了“如师”。
如果袁如是没有被皮龙江害死的话,自己只需要找到袁如是问个明白就行了,他手抄的经书夹层里有字他自己还能不清楚吗?
结果现在袁如是死了,楚歌就得从头开始一点点找这其余8部经书。
皮龙江这个祸害,楚歌有点后悔自己当时为什么不接电话、假意答应皮龙江的工作安排,这样就可以让皮龙江末世降临之时呆在单位,直接完蛋,没这么多麻烦事了。
可惜的是没有如果,即便是掌控一切信息的重生者,也无法预测当前时空的蝴蝶效应,在时刻不停的历史车轮面前,个人永远都是无力的。
事已至此,倒也没必要纠结了,踏踏实实走好当下的每一步才是最重要的,既然袁如是不在了,那就老老实实把剩下8部经书找出来。
然而检索系统里提供的有关这一系列九部经书的信息却并不全面,唯一提到了其它8部经书所在的信息,就只有结尾一句看上去并不完整的话:
“为结善缘,除《楞伽经》存留宁天市毗卢寺万佛楼外,其余8部经书均赠予其它僧院,《般若波罗蜜心经》赠予苏吴城……”
这句话到“苏吴”二字就结束了,明显是没有写完,应该是录入时到这里就停了,所以好容易打开的硬盘里,有关这9部手抄经书楚歌唯一的得到的信息就是:
除了自己手上这部《楞伽经》外,其余8部经书都送出去了,其中《般若波罗蜜心经》送给了苏吴城某座寺院。
楚歌看到这顿时觉得脑袋“嗡”的一声,这条信息还特么还不如给呢,不给自己就彻底当个没头苍蝇算球,现在提了句苏吴城,算是把楚歌带坑里了。
苏吴城距离宁天大约200公里左右,是整个苏省乃至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那地界得有多大自然不用说,这么大地界又得有多少座庙?
要知道宁天、苏吴曾经都是有名的江南佛都,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的就是以宁天和苏吴为首的佛教盛景。
苏吴有多少庙楚歌不知道,但宁天有大大小小2000多座庙宇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宁天人楚歌清楚得很,苏吴城或许在数量上比不过宁天城,但也绝对少不了多少。
既然都知道《般若波罗蜜心经》就送给苏吴城的寺院了,那楚歌铁定要去苏吴城走一趟了,掘地三尺也要把经书找到。
可这上千座庙能一座一座去翻吗?还特么掘地三尺?能顺顺利利地挨个去一边就已经是万幸了,所以必须得缩小范围。
楚歌琢磨了一下,袁如是这种地位的佛教人士手抄的经书势必不会乱送,多半是和毗卢寺关系够紧密的寺院。
想到这楚歌开始在毗卢寺那块硬盘里寻找毗卢寺和其它寺院间交流、合作的信息,寻找所有参与过毗卢寺相关佛教活动的苏吴城寺庙。
光脑的搜索功能是十分智能的,楚歌只要用语音把自己想法说出来,光脑就能完全理解,当然楚歌这次长了上次找经书信息时的教训,让光脑同时也用梵文关键词搜索,以防万一。
不过这次并没有出现上次的意外,所有的检索信息都是中文的,没有梵文混杂其中。
检索出来的符合楚歌要求的苏吴城寺庙数量比之前的上千座少了不少,66座,数字还比较吉利,但对楚歌而言这可能还是一场噩梦,
——翻遍66座寺庙找一本《般若波罗蜜心经》,虽然听起来比翻遍上千座要求降低了不少,可细想想,翻66座寺庙就简单吗?
先不说挨个庙跑一圈找一本小小的经书多么消耗时间,就说末世降临后四处盘踞的魔人会给这项工作带来多大的麻烦,都是一个无法预料的艰难任务。
楚歌想了想,这么找着实有点蠢,但却也没别的办法,谁叫自己寒毒缠身,而找齐经书、翻译夹层里的梵文又是摆脱寒毒之苦的唯一线索呢?
不过现在楚歌还不能冒然前往苏吴城,毕竟去苏吴城要走200多公里,这可不比末世前一趟高铁40分钟就到地方,轻松惬意。
末世里距离永远是生存的最大敌人,想想楚歌这几天只在宁天城区区十几公里的范围内活动就遭遇了多少凶险?
一趟200公里的长途旅行,谁能预料会出现什么样的敌人?即便有蓝光壹号这种堡垒级的载具护航也不可能保证楚歌的绝对安全,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