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麻麻总是说‘是捡’、‘是捡’吖!”可可涨红了小脸,一脸不服气。
“那是家乡话!”石浩更加头疼了。
他觉得有必要向可可普及一下普通话跟家乡话的区别。
“可可啊,拼音是根据普通话发音创造的,而普通话,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以京城语音为标准音和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可可一脸茫然。
石浩顿时语塞。
“好吧,通俗点来说,‘时’字有很多种读法,但是在作业本跟试卷上,你只能用我刚说的那种读法,就是读‘shi’,第一声。”
石浩怕可可会闹情绪,就坐过去,把可可抱在了腿上,一边拿笔在纸上涂写。
“其实每个字的读音跟写法,以前跟现在都是不一样的,好比如这个,可可,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石浩在纸上画了一个圆,中间点了一点。
可可摇了摇头。
石浩笑道:“这个读‘ri’,第一声,也就是太阳的意思;但是如果用家乡话来读,它就读‘yi’,如果用几百年前宋朝时的官音来念,它就读‘ri’,第三声。”
石浩想起了当初在普及方言知识时,教官对他们说起几百年前各个汉字的读音,不少人笑了。
个别者还笑称,是不是咱们军方捡到了几百年前的录音机,所以才知道那些个汉字在几百年前是什么读法。
当时,出声调侃的那人便被罚了三十圈。
然后,通过教官的解释,石浩明白了为什么能知道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那些字的读法。
那是运用韵书、音韵学知识推导出了古音拟音,从而得知。
哪怕是再往前,只要是有韵书,也能大概念对,只是正确与否难以考究,因为其中必然夹杂着方言影响。
不过,当时负责教他们如何分辨方言的教官,似乎对这方面颇有研究,在处罚那名出声调侃的人后,向石浩他们教了不少字的上古发音,并信誓旦旦称他教的便是对的。
石浩指着可可作业本上的“时”字,道:“这个字其实也有很多发音,正确的读法就念‘shi’,第一声;咱们家乡话念第四声,有些地方还念‘ci’第一声……各不相同。”
第一次教孩子知识的石浩兴致盎然,也本着让可可长点见识的想法,道:“但是呢,如果是放在两千年多年前,秦朝往前的时候,这个字就念‘di’,音节大概在第二声跟第三声之间,还带着卷舌音。”
“di~”可可学着叫了一声。
“不对不对!”
石浩摇了摇头,笑道:“我说了有卷舌音的,来,你看我怎么读的。先把舌头伸出来,抵住上颚,就是嘴巴上面,然后发出声音——di——”
嗯!
石浩满意地点头,对自己这次发音表示鼓励。
嗡——
陡然,石浩感觉眼前景象似扭曲起来,变成一团五彩斑斓的光团,而后又飞速消褪去所有色彩,整个世界变成一片灰白。
怎么回事?
石浩心中警铃声大作,眼珠子瞪得大大的,森然目光迅速扫视着四周。
而随着他的扫视,他身边仅存的一片色彩也逐渐消失。
最终,整个世界,都变成了灰白色。
没有声音。
没有物体。
仿佛也失去了时间的概念。
咔咔!
一个巨大的灰石日晷,散发出沧桑古朴意味,仿佛从虚空中挣脱,出现在了石浩身前。
灰白石头铸造的日晷中间,立着一根巨大的指标针,四周分别写着子(zi)、丑(chou)、寅(yin)、卯(mao)、辰(chen)、巳(si)、午(wu)、未(wei)、申(shen)、酉(you)、戌(xu)、亥(hai)十二地支。
而在每一地支外,分别刻有五条刻线。
此时,日晷上方投下一道洁白之光,洒落在日晷上,指标针的投影落至子时多一刻线的位置处。
这,难道说,是自己多的那一分钟?
石浩有些茫然,又有些兴奋。
他心里迅速算了一下,算到这几天自己节省下来的“自由时间”,的确是五分钟!
“时间,倒退?”
石浩尝试性地喊了一声。
嗡——
顿时,在日晷上方,那道洁白之光,位置出现变化,日晷上,指标针的投影同时稍稍往正中央子时的位置靠了靠。
真是这样!
石浩顿时兴奋。
不对,如果单单只是这样,那跟自己以前使用时间倒退有什么区别?
石浩马上想到了问题所在。
这个日晷,绝非自己想得那么简单!
其中,必然有自己没有察觉到的地方。
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