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八零之女配逆袭记 (.org)”查找最新章节!
刘大银刚开始只订做了一百个包装袋, 上面除了配料表就什么都没有了,光秃秃的。
这样是不行的, 刘大银自己看一眼都觉得丑不拉几的。这烧鸡还在试验阶段, 还没有大规模生产,那就先这样凑合着用吧。
这真空包装的烧鸡还不好做吗?把烧鸡做好放凉,沥干汤汁, 放进包装袋里, 抽干空气不就行了嘛。
事实证明,刘大银想的还是太简单了。
这真空包装的烧鸡, 做的步骤和卖的烧鸡一样, 可经过这样一包装, 味道跟现做现卖的烧鸡总是差了一点。
刘大银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工序都一样, 就是一个真空包装一个不包装, 味道不一样, 那肯定就出在这包装上啊。
刘大银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开始试验。
香料的分量多放或少放一点,盐多放或少放一点, 李三顺还琢磨出了一个新配方, 多加了几样香料。
这实验无数次, 终于做出了好吃的真空包装烧鸡。
烧鸡做出来, 包装后, 刘大银和李三顺把烧鸡送到省食品安全检测站, 请他们检验。
只有检验合格了, 刘大银家里的烧鸡才能开始上市开始卖。
这检测站不仅检查烧鸡的安全性,还得做细菌实验,看烧鸡在真空包装的密封环境下, 最多能存放多长时间。
这就是烧鸡的保质期。
跟着烧鸡一同送去的还有鸡爪子, 刘大银想把鸡爪子也做成好携带的真空包装来卖。
一开始李三顺还有些担心:“这鸡爪子又不是一个正经吃食,平时买一点吃就算了,谁还专门买这真空包装的吃啊。”
“三顺,咱们家的鸡爪子好不好卖?”
“好卖啊,这比烧鸡卖的都快。”
“那不就得了,在店里鸡爪子比烧鸡卖的快,为什么就不能做成真空包装的卖呢?”
“这烧鸡做成真空包装,走亲访友坐火车好带,就是带回去给家里人也有面子。这回家或者走亲戚带一下子鸡爪子,那也不好看啊。”
刘大银:“我也想这个问题了,这包装机两分钟就能包装好一只烧鸡,一个钟头就是三十只,咱们一天最多做上一两百只,剩下的时间干什么,难道让机器闲着?还不如做鸡爪子呢,要是好卖就卖,不好卖咱们就不做了。”
“这你说的也对,那就先做鸡爪子。”李三顺同意了。
这检测报告很快就出来了,细菌实验的结果还得一星期后才能出来呢。
刘大银从检测站回来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省工艺美术学院。
李三顺拉拉她的衣角,“你来这里干什么,这里的人都好奇怪。”
男的穿的像女的,女的头发短的像男的,大冬天的棉袄也不好好穿,非得敞着个怀,露出里面带着窟窿的毛衣,也不怕风吹得胸膛冷飕飕。
刘大银:“搞艺术的,总是与众不同的。”
这话不是刘大银说的,是张水生说的。
李三顺:“啥,大银,你说什么?”
李三顺听见了刘大银的话,可话里的意思他有些不懂,啥叫搞艺术的总是与众不同的,这学校不就是教画画,做工艺品的吗?怎么又成了搞艺术的,搞艺术的不是唱歌跳舞吹拉弹唱拍电影说相声的吗?
刘大银:“你跟我来就行,咱们把烧鸡的包装实在是太难看了,我找个人给咱们设计一个新的包装。”
“你找个人给咱们设计一个新的包装?”李三顺低声问道:“咱们在这里一个人也不认识,你怎么找人,人家能搭理咱们?”
刘大银:“现在不认识,等打个招呼不就认识了吗?”
李三顺更摸不着头脑了:“不认识要怎么打招呼?”
刘大银没回答他的话,拦住一个看上去穿的还算正常的学生,笑着问道:“这位同学,请问美术班的教室怎么走,我想找人。”
那个同学指了个方向,“从这里一直往前走,第一个路口往南拐,第三个路口西乖,看到一个前面立着一副三个任务的雕塑就是了。”
“那谢谢同学了。”
刘大银和李三顺按照能同学指的方向,很快就来到了美术班教师门口。
现在不是上课的时间,可学生们大都在教室里,三三两两的围坐一团,也不知道再干什么。
刘大银:“咱们就在这里等着吧。”
李三顺不说话了,找了个地方坐下。
刘大银没有坐下,在这美术教室的周围四处溜达。
李三顺想把她喊回来,别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可看妻子的兴致很高,只能由他去了。
刘大银去过工业大学,这是她来的第二所大学了。
这两个大学一点都不像,从学校的布置,到学生的穿戴,精气神,都不一样。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