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平原觉醒 (.org)”查找最新章节!
小苗河大营,帅营营殿。
散漫,轻亵。忌惮,忍让。
“宗主!东宁山袁纲,天街山李丰,望鱼山江老三处大营来报,各处军心稳固,合围严密,莫说平原兵,便是风也吹不进来,刮不出去!”
说话的是谁?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朝宗山大将军狄戡。
狄戡与狄安,一兄一弟,与四大守护使一样,都是宗主收养的孤儿。二人在军营长大,又在育英宫学习兵法,逐渐成为名震群山的将领。
二人年幼时,资质颇高,又忠心听用,深得大宗主赏识。狄戡现年三十五六岁,已一路升任朝宗山大将军,统领群山之兵,外除边患,内平叛乱;狄安三十有二,现任朝宗山卫兵长官,统领银卫,负责朝宗山王族护卫。
单说狄戡一人,在担任大将军以前,便独自一人在四方拒敌,堪比东西南北四大守护使,只在短短八年间,创下不世之功勋。
在东山海疆,他巧设诱敌之计,一战杀灭外敌生力,又东渡汪洋,攻破外岛渔民的巢穴,斩首八千而归。
海疆既定,又领兵南去,一战击破南乌山,连败蛮王二百余里,追袭至南江江岸方停,使得被蛮王侵占六年之久的南乌山重归群山。
在西岸,直接算准平原兵渡江入侵之地,十面埋伏,给予平原兵迎头痛击,五日之内,杀绝犯界之兵。
此后,又在二月发兵,深入雪国,专杀雪国羊马,雪国畜马损失惨重,数年无力南侵。
此四战,山民自豪地称之为“渡海之战”、“南乌山之战”、“五日之战”和“二月发兵”,四战下来,群山震动,四境安宁。
海疆之民为纪念狄戡战功,将狄戡的石像抬进了祈安坛,这是历代宗主也未能享有的致敬。
南乌山重归群山,育英宫黎恺得袭山主之位,便尊狄戡为再生之父。狄戡出入南乌山,尊受山主之礼。
西山之民在西江东岸遍立狄戡石像,威慑平原之兵。
极北的美妇们围着煤炉,吃着雪汤,夜夜颂扬狄戡的奇伟,盼望着有朝一日也能结下传奇的好运,如鸾玉山中的采石女一般,嫁作狄戡的妻妾。
狄戡的战功完全超越了历代的先辈,也盖过了朝宗山的宗主的光辉。他的一次又一次出乎宗主意料的战绩,只让宗主又惊又畏。面对山民的呼声,宗主不得不连连给狄戡加官封爵。直至封无可封,只得再立群山大将军一职,由狄戡担任。自此,狄戡官位已极,只在宗主之下。
狄戡军权在握,权势日盛。几年后,又逢太常、太荆二山反叛,狄戡在发兵平叛前,力荐其弟狄安担任朝宗山卫兵长官,负责王族护卫。宗主称赞他虑事周全,深表欣慰,无奈应允。
再后宗主不得不接受神灵殿提议,提拔杨箭羽、胡开闲、谷有成、林越康四人为东西南北四山守护使,以削弱大将军狄戡的权势。
狄戡立在营殿前,也不卸甲,也不执礼,言辞轻慢,向宗主禀告宝鼎山合围的近况。
“狄将军,宗主亲自带兵,自有十分胜算,三面山主,也非等闲之辈,有他们镇守,大可高枕无忧。将军你且依计行事,安心进攻金鼎城,合围之事,不必多虑!”弃武强耐着性子,站在黑木椅旁说话。有这么一个太能打仗的主儿站在眼前,军师说话时都少了几分底气。
“既是合围严密,为何还是放了一个平原兵进来?”宗主斜靠在黑木椅上,眼睛看着古书,冷冷发问。
“宗主说笑,哪有什么平原兵进来?”狄戡转身,坐在殿下的木桌上吃起酒来。
弃武会意,笑呵呵说到:“胡开闲回来了!穿了一身蓑棉白衣,从入云山回来了!”
狄戡心底一沉,半举着酒杯在指尖来回转,又硬生生咽下一口热酒,:“好小子!命还挺大!”
“这便是了,扮作平原兵的胡开闲可以越过合围圈进来,其他的平原兵是不是也能进来?”弃武话锋转得也快。
狄戡并不在乎弃武在宗主面前不怀好意的话,只佯笑说到:“即便进来,又能怎样?难不成还能扭转战局?”
弃武本想以胡开闲的归来吓唬狄戡,却被狄戡一句话顶得不再做声。
“狄将军!”宗主抚衣起身,背手而立:“胜势已定,一个胡开闲也好,几个平原兵也好,自然不能左右大局,闯关之事,不必过虑。明日你亲到三面山主的大营走一遭去吧,巡检军务,顺便把他们带到小苗河来!”
“还是宗主大度!”狄戡也不正面回话,只是故意抖着铠甲上的泥土,带动剑鞘在木地上来回的撞击,发出“砰砰”的声响。
弃武干巴巴望着宗主。
“弃大人,天天叫我攻城诱敌,攻得狄戡有些糊涂,为何只是四面围着平原兵,也不和谈,也不真攻,莫不是要借平原兵之手,除尽杨家的子孙?”权威已极,狄戡实际并不在乎何时赶走平原兵,也并不在乎山主的死活。在他印象里,如有必要,山主只如随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