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平原觉醒 (.org)”查找最新章节!
镇南驿道,一队年轻子弟在北山守护使林越康带领下,驱马而进,要到小苗河大营北面的虎头峰上,听林越康实地讲论小苗河大营的地形与防卫。
大宗主有令,林越康需给育英宫子弟们讲论两日兵法,讲完兵法,再点一千精兵,连夜启程,仍回龙宁河辅助大公子杜岩守关。
十二色旗到处,山民都知是育英宫子弟出营听学。各山子弟,各掌象征山主权威的大旗,依序而列,先后而进。
朝宗山乌木黑旗,由朝宗山钱粮大臣沈田之子沈方策掌旗,行在队伍最前。朝宗山武将长子,多数随军出征,黑旗之后,从者最多。沈方策自幼钟爱兵法,不愿随沈田学习钱粮之道,在育英宫,兵法最优,深得大宗主喜爱,得掌朝宗山王族之旗。
极北山羊脂白旗,由极北山山主古玉长女古羿掌旗。各山子弟都知林越康在极北山带兵,与古羿私交极好,共推古羿执旗行于十二色旗的第二位。
龙宁河丹霞金旗,由龙宁河山主白世邯长子白威掌旗。龙宁城与朝宗城有银盆河相通,八百里水路,可通有无,来往极便,两山之人,上至权贵,下至山民,皆通情谊。白家一族,历代忠心,朝宗山宗主,也视白家人为心腹之臣,故白威得以执旗行于十二色旗第三位。
望鱼山青龙黄旗,由望鱼山山主江正长孙女江木兰掌旗。望鱼山江正江老山主,与杨烈同有拥立之功,现时又是群山为数不多的老一代山主,威望极重,故江木兰得以执旗行于十二色旗第四位。
天街山新月黄旗,由天街山山主李丰长子李殷掌旗。去年山主评册,天街山居于望鱼之后,故李殷得以执旗行于十二色旗第五位。
东宁山海波蓝旗,由东宁山山主袁纲长女袁屹掌旗。去年山主评册,东宁山居于天街山之后,故袁屹得以执旗行于十二色旗第六位。
太荆山樟子褐旗,由太荆山山主察尔登的长孙察尔封掌旗。多年之前,大宗主欲治察尔登之罪,察尔登不服,举全山之力,起兵反叛,连克数战,后被大将军狄戡领军击败。狄戡攻入太荆山山主宫,察尔登畏罪北逃。狄戡撤军后,察尔登回宫,自此闭守山门,岁纳重赋,宗主见其诚服,不究前罪。察尔封在育英宫渐被冷落,此次出营听学,执旗行于十二色旗第七位。
太常山铁杉褐旗,由太常山山主赵吉长子赵盈掌旗。察尔登反叛,赵吉拒守不力,被察尔登攻破太常城,身陷敌手,只得随察尔登同反,俱被大将军狄戡击败。赵家因随太荆山反叛,声名渐衰,此次出营,赵盈只得执旗行于十二色旗第八位。
望泽山鹰眼棕旗,由望泽山山主林明长子林越亭掌旗。今年平原兵入侵,望泽山最先告破,山主林明失城陷地,随军寄居小苗河大营,为人相轻。此次出营,林明执旗行于十二色旗第九位。
大苗城之战,苗杰全族战死,唯有仍在育英宫听学的苗霖幸免,苗霖年岁尚轻,暂未婚娶,今日领军夺船,无法随子弟们听林越康讲论兵法。
金鼎山杨烈一族被困金鼎山,杨轫、杨剡已随大将军狄戡独立领军,早出育英宫,虽有儿女留下,年岁尚幼,未随大军出征。
南乌山黎恺正领南乌山之兵,自南乌山边界向小苗河进击,养在育英宫的长女黎云年岁尚幼,未随大军出征。
金鼎山杨烈一族的鱼鳞红旗、大苗河苗杰一族的河水绿旗和南乌山黎恺一族的青龙紫旗无人掌旗,育英宫长老只得另寻卫兵代为执旗。鱼鳞红旗行于第十位,河水绿旗行于第十一位,青龙紫旗行于最末位。
虎头峰,峰顶嵌一巨石,巨石前侧,又有一条被山风吹开的石缝,缝底生木,缝顶垂藤,远远望之,极似一尊呲牙咧嘴的虎头。峰虽不高,站在峰上,四面山河,却可尽收眼底。因峰下小苗河大营驻有重兵,为防敌袭,历代都在峰顶设有军哨。
一行人来到峰顶的烽火台时,雾已散尽,据高远望,四下尽览,果是修建军哨的上佳之地。
东望诸山,层叠无尽,各据一方,争相竞高。俯瞰之下,红墙青瓦,连山结江,炊烟四起,销匿云霄;两条驿道,飞架山壑,割断地脉,左往天街山,右通东宁山;至远之处,群山拱立着一尊石像,石像四周,宫庙连排,钟罄若闻,金鼎神灵宫,那是金鼎山民祭拜山岭之神的地方。
北望而去,沃野千里,小苗河蜿蜒而下,金鼎湖水泽密布,轻舟穿梭,长空如镜,水瀑响彻山谷,鱼鹭振翅高翔。南国水乡,因有山兵守卫,山民各得安乐,大镇小市,熙熙攘攘,田间地头,村童追逐。只是在那金鼎湖边,到底还是有几分战乱的气息,驿道之上,无数民夫正往金鼎湖搬运杉木,战船坊里,工匠云集,锯木钉钉。湖边停靠着几排刚建好的鱼鳞舰,战旗飘飘,只待起航杀敌。
举目西望,横亘南北的金鼎山遮住了视野,金鼎山肩,雪峰独起,云烟缭绕。金鼎城就在金鼎山下,恰被小苗河前的小山遮住,不可看见。小苗河对岸,金鼎驿道在山峦间时隐时现,向北直达金鼎湖,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