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回到三国做刘禅 (.org)”查找最新章节!
文钦和陈泰急令魏兵备战,奈何兵卒赶了一夜的路,早就肚里空空,人困马乏,魏兵仓促应战,还没来得及排好阵形蜀军就已经杀到。
牛金的战马装上了马鞍和马镫,本就马术精湛的他更是如履平地,手中长枪左刺右挑,倾刻间就有十几人死在他的铁枪下,魏兵见之无不惊恐,士气全无。
文钦和陈泰早就听过牛金以300人大战3千人的勇猛壮举,本以为是讹传,今日亲眼所见,方知传言非虚。
蜀军人数虽少,但他们是以逸待劳,眼见自己的主将勇猛无比,士卒个个都气势如虹,刚一交战蜀军就占了上锋,魏兵象征性地抵抗一阵就匆忙退走。
陈泰和文钦知道西边5里有王雄的兵马,他们急令兵卒往西退去,牛金则率队在背后疯狂地追杀。
西面的王雄跟陈、文二将一样,只不过他们早到了半个时辰,此时早饭刚刚造好,饥肠辘辘的兵士还没来得及享用,北边又杀来一队人马,正是姜维率领的3千蜀军!
等到陈泰和文钦退来时,主将王雄早已骑着快马逃去无踪,姜维正在收编降卒。眼下前后皆有蜀兵,陈、文二将见势不妙,扔下自己的部卒,骑着快马疯狂地往南逃去。
三将足足损失了1万兵马,他们返回营寨向司马懿请罪时,司马懿并未怪罪,将他们的兵败之责全都归在自己身上,长叹一声后示意他们先去帐内休息。
司马懿在荆山的4万兵马已经部署到位,他很不情愿走这条道,不过探马报来一个奇怪的消息,这让他燃起一丝希望:最近3日,荆山上没有任何动静,南漳城外也没见张绍和傅佥的2万蜀兵通过,这支蜀军如同消失了一般。
得知这一消息后,司马懿一阵狂喜,急令兵卒四更造饭,五更出发,兵进荆山。
陈泰、文钦、王雄以及司马昭和司马师大为不解,他们纷纷提出质疑,怀疑这可能是蜀军在荆山设伏,引诱魏军前往。司马懿却笑而不答,始终坚持己见,令探马时刻监控荆山的任何风吹草动。
清晨,司马懿留下陈泰和3000骑兵断后,率2.7万大军拔寨起行,一路大展旌旗,浩浩荡荡延绵十几里。待大军远去后,断后的陈泰才领军缓缓跟上,蜀军并未前来骚扰。
与此同时,宜城外的魏军按司马懿的指令开始佯攻,城上的蜀军只发了一通箭雨就退去,张嶷跟前几日一样,领兵3000一直追到魏军寨前,辱骂挑衅一番后退回城中。
正午时分,宜城城门大开,廖化、张嶷各引一军来到寨前摆开阵势,费曜不相信蜀军会攻寨,但还是有些不淡定了:按司马懿的计划,今日午时再佯攻一次,等到申时就撤往荆山,哪知蜀军守在寨外不走了!
费曜和王昶正在商议对策时,姜维、牛金也领军前来,四支蜀军将营寨团团围住。
这还不是费曜最担心的,因为蜀军也就3万人马,若他们想强攻本寨必会伤亡惨重。二人决定坚守营寨,待蜀军攻之不克,疲惫退去时再向荆山方向突围。
寨外3里,黄沙漫天,一队蜀兵簇拥着20架攻城井栏缓缓而来,这正是赵广率领的1万蜀军,费曜见之脸色大变!
蜀军金鼓齐鸣,盾牌兵整齐划一地靠近,眼看就要接近围栏,突然寨门大开,魏军一窝蜂地弃寨突围。
蜀军的鼓点突变,兵卒猛攻东、南、北三面,西面的蜀兵则往两旁散开。眼见有条逃生的通道,魏军毫不犹豫地往西逃去,蜀军在身后穷追猛打,追出十几里仍然没有退回的迹象。
魏军正在精疲力尽之时,南边突然出现一队骑兵,费曜见之大喜。然而,他脸上的笑容还未退去,猛然发现情况不对:蜀军竟然有骑兵?情报不是说蜀军只有1千骑兵,并且全部在汉中吗?
眼看蜀兵至少有2千骑,几名将领再也顾不上自己部卒的性命,骑着快马绝尘而去。
魏军本来就在疯狂地逃命,延绵十余里,毫无阵形可言,面对这支骑兵没有半点的抵抗力。
骑兵冲杀一阵,很快就斩杀了一千多名魏兵,将其分割成两段后迅速迂回至西面,魏军自然得折回,犹如无头苍蝇一般乱窜,放下兵器乞降者不计其数。
这是赵统第一次率领蜀国的骑兵征战沙场,第一战就旗开得胜,笑得合不拢嘴,休息一阵后兴高采烈地往宜城方向狂奔而去。
经过简单地休整,姜维、牛金率2万兵卒往西而去,廖化、张嶷和赵广则留下收编降卒。
司马懿将近7万大军屯于荆山之南,大小营寨扎了几百座,延绵二十多里。如果站在高高的荆山顶上,这壮丽的画面必会让铁骨铮铮的男儿热血沸腾。
为将帅者,领兵征战于沙场,铲除敌寇,开疆拓土,上报圣恩下安百姓,纵然马革裹尸而还,也是无上的荣耀,不必在意史书如何记载,更不必在意是流芳百世还是被后人唾弃,甚至遗臭万年!看着东面溃败而来的魏军,司马懿怅然回到营帐内。
损失2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