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辅佐刘备艰难创业,忠诚于后主刘禅,终于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拼尽了最后的力气。
以前魏延提过从褒斜道沿栈道出击关中的计划(不是子午谷奇谋),由于太过冒险而被诸葛亮否决,然而第6次北伐,诸葛亮却走了这条道,足见其内心的焦虑。
后世的史学家都认为,诸葛亮出褒斜道后死守五丈原,这是犯了战略上的失误,若是攻取北原后一路东进,历史或许会改写。
也有史学家认为,诸葛亮此次出蜀,如果占领北原后一路往西,然后占领西部诸县与陇西连成一片,即便不能拿下长安,也将蜀国的“国境线”推进到了关中一线,这也是一种巨大的胜利,也是比较稳妥的方案。
然而,由于蜀国的国力太弱,这次北伐的10万兵马已经是蜀国的全部家底,可以说是倾尽国力的最后一战。
或许诸葛亮出于“未思胜先虑败”的考虑,选择了更加保守的方案,纵然自己病逝于五丈原,仍然让蜀军全身而退,为蜀国保住了最为宝贵的10万北伐大军!
也有人说诸葛亮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他采用最为保守的方案,实际上是在等待,等待自己生命的终结,等待追随先皇而去的那一刻。
或许只有姜维才知道,诸葛亮确实在等待,但他等待的不是死亡,而是等待一个奇迹,能让大汉复兴的奇迹。
诸葛亮至死也没有等到的奇迹,姜维却等到了!这就是蜀国皇上的觉醒!
不论如何,五丈原之殇,既是诸葛亮之殇,也是蜀国之殇。
或许,今日的五丈原,将成为蜀国历史的转折点!
若是丞相在天有灵,一定能看到这姗姗来迟的奇迹!
就让大汉的崛起,从五丈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