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三国志之决战天下 (.org)”查找最新章节!
由于黄巾叛乱,朝廷兵少,于是各县发出布告,鼓励士族豪门家资丰厚的,招募乡勇参加剿灭叛乱。由于参与的人多,仅仅9个月就结束了叛乱,于是朝廷封赏官职,但是封完官职不到半年,发不出粮饷,灵帝决定黄巾叛乱获得军功授封官职的收回大部分官职,以此来缓解财政危机。
185年,刘备立功授封安喜县县尉,也在收回官职之列。
刘备一听,这不是卸磨杀驴吗?老子屁股还没坐稳,就要被劝退了,于是怒气冲冲找督邮申诉。
督邮按照不能私会地方官员,于是刘备气不打一出来,召集关羽、张飞一众人等痛扁了督邮。并且带到僻静的地方想秘密杀掉督邮,督邮再三求情上有老下有小,何况自己是秉公办事上面指派的,此时刘备气也消了,督邮被毒打了一顿后被放了。
刘关张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
时间来到了187年,转眼已过三年了,箕屋乡屯田收到成功,士绅平民皆大欢喜,都支持张蓬。
186年荀谌游说琅邪郡姑幕、诸县、东莞县三个环绕箕屋山一带的其他三个乡,并且四乡出兵剿灭附近威胁各乡的盗匪,把他们往山里赶,在箕屋乡屯田成功后,其他乡在箕屋乡帮助下纷纷屯田。
三年了八乡屯田,箕屋山的十几股叛贼盗匪本身就各自为战,想冲出来被各乡的烽火报信,各乡互相帮衬,打退盗匪。
等八乡形成合围,盗匪还是各自为战,山里的猎物、能找吃的都找了,有的盗匪饥饿难忍。加上各乡都施放粥棚给愿意投降的吃,有郑玄大师的亲笔感化书信。
数月来投降了三千人余人。各乡当做劳力一个乡只要200人,要多了怕控制不了引起暴乱。
张蓬目前官位太小,只能控制箕屋乡的大权,还不能左右各乡。
但是这千人如何安置成了问题,于是决定朝着箕屋山方向再开垦三万多亩,只是要养这一千人的口粮,希望这群家伙不要造反。
于是派人开始管理他们,口粮三日一发过去。这群盗匪被困在山里饱一顿,饿几日。现在好不容易过上吃饱喝足的日子,哪敢轻易背叛。何况干第一年每月除了吃饱,还有一旦粮食可收,三年后就可以跟乡勇一样待遇。这样也算过着比较安稳的日子,放在现在觉得很苦,但是东汉末年时期饿死的人比各国交战死的总数多得多。
张蓬与各乡的游徼,尤其是各乡的啬夫(乡长)搞好关系,他们才是长期呆在乡里的人。
郑玄给箕屋乡带足了人气,村民和郑玄搞好了关系,自发帮郑玄修缮房子这钱当然是张蓬出,做成了讲学交流之所。
钻研学问、授课传播、收门徒,徐州、青州、兖州士子纷纷跑来这鸟不生蛋的坪村求学。
而且三年来张蓬年年都去东莱郡黄县拜会一位青年才俊。
一时间琅邪国名动一时,由于缉拿盗匪有功,八乡的游徼先后都升了官,张蓬也升到县尉,掌管七个乡的缉拿盗匪任务。
张蓬留下了李进管理箕屋乡的屯田。
由于郑玄父亲过世离开坪村,张蓬也要去离开箕屋乡到莒县当县尉了。
“张县尉恭喜高升了,八乡困匪传遍了整个琅邪国了。”王县尉也荣升了莒县第一县尉。
莒县是大县,甚是堪比治所开阳的大城,有两个县尉。
第一县尉无需出城,主要责任就是守护好县城即可。第二县尉就得经常下乡查看匪患情况,出兵缉拿。
“同喜同喜。”张蓬回答。
国相府设在齐国时期的轩辕殿,张蓬要去拜见国相大人陈遵。轩辕殿内一人年近五十,居中一案,案板上摆满酒菜。
两旁坐着十几个官员,每人案板上也是酒菜俱全,个个皮笑肉不笑的看着张蓬。
“下官张蓬见过国相大人。”
张蓬第一次见到这阵仗,心里有些发慌。
“给张县尉末席看坐。”不久一案端上添在末席,很快酒菜摆上。
“谢国相大人。”张蓬说。
“张县尉与郑公何关系。”陈遵国相问。
“回国相大人,我与郑公只是心仪相交,算是半个门生。”张蓬老老实实回答。
“你如何能请郑公到箕屋乡来讲学。”国相问。
“不是在下请的,而是颖川荀氏荀谌请的。”张蓬故意透露出三弟荀谌名字,好让他谋个一官半职的。
“颖川荀氏荀谌?他在何处,快快请他进来一叙。”国相吃惊的说,陈遵得过荀氏提携之恩,算是出自颖川荀氏门下,怎可怠慢。让下人添一案,备好酒菜。
“三弟无官职在身,下官让他在殿外等候。既然国相相邀,我这就去请他进来。”
没多久张蓬领着荀谌进来。
“荀谌见过国相大人。”荀谌优雅的行了个礼。
“荀公子来到琅邪国怎么也不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