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三国志之决战天下 (.org)”查找最新章节!
荀攸来到了莒县,张蓬率领国相府大小官员出城迎接,一路上荀攸被拥护到了国相府,把荀攸感动得五体投地。
于是张蓬摆下酒宴给荀攸接风洗尘,荀攸也大致了解了张蓬的地盘和文官武将。
“得公达助我,本相必然能成大事,徐州不愁了?”有了荀谌这个老侄子,算是有了第一个谋士。荀攸居然比荀谌大六七岁。
“国相大人过奖了,徐州目下我仅知皮毛,徐州三国两郡国相大人仅仅影响一郡而已,徐州花落谁家为时尚早。
我给国相大人举荐一人,此人忠诚于大汉乃广陵郡射阳人,乃酸枣会盟发起人无兵无权。
但是如今还未有好去处,国相大人可以举荐他为泰山郡太守,臧洪与张超乃莫逆之交,镇守泰山郡万无一失。臧洪在广陵郡曾经是广陵郡太守张超请为郡里功曹。在广陵郡有一定人脉。”荀攸一席话,在坐的官员幕僚,只是笑笑,以为张蓬只是听听而已。
臧洪与张超的那种莫逆之交早已流传后世,张蓬自己知道的。
“准了,三弟明日让主薄准备上报朝廷,本相举荐藏洪为泰山郡太守,李进为齐国国相、管亥为齐国中尉,太史慈为东莱郡太守、管承为东莱郡都尉。”张蓬一下封了三个郡国太守、国相。
“来到琅邪国,寸功未立深受国相大人恩宠,公达谢过国相大人。
国相大人手中以琅邪国为根基,齐国泰山郡为前沿,东莱郡为后勤,但是东莱郡距离琅邪国过远,运送给养途中有可能会被北海国的孔融截断。
之前因黄巾军原因占领了北海国六县一直未归还,引起孔融不满。主公不敢出兵孔融只因他乃名气大,才学造诣高,引起诸侯不满。
公达不才,愿意前往即墨,让守军投靠我琅邪国,即墨乃战国时期齐国五大都城之一,适合囤积资源重兵固守,可作为东莱郡、琅邪国、齐国三地连接枢纽。
即墨一旦投诚,周边五县知道大势已去,必然纷纷来投靠国相大人。孔融仅剩治所六县,不敢再对我们发兵,兵不血刃解决了孔融对我们补给威胁。
从此我们五郡国才真正连城一块,实力不容小觑,等同一州实力。各路诸侯不敢轻易攻打我们,这样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谋划徐州。”荀攸说出了自己的办法。
“公达如若能说服即墨守军,拿下该城池,解决了本相的心中所虑,定然大功一件。”
张蓬此时高兴不已,并非自己不想打北海国,只因即墨城守军足有五千,城池坚固。不是短时间内拿下来的,伤亡也不小。加上孔融与公孙瓒有盟约之意,一旦公孙瓒得知必然来调停。
如今荀攸有办法能不费吹飞之力一举拿下,这是智取连人带城投靠张蓬,那意义不一样了,公孙瓒也不好说什么。
……
荀攸于是去了即墨,游说了即墨守守将,告诉即墨守将你处在琅邪国、齐国、东莱郡三地重要军事要地。如今张蓬控制5各郡国实力,志在徐州、青州,攻打孔融只是迟早之事。
如果此时愿意投靠张蓬国相大人,那就是大功一件,如果抵抗只有死路一条,并且许下了种种好处。
一月后相约好时间,即墨守将打开了城门,太史慈率领五千人马占领即墨。太史慈在东莱郡、北海国名气很高了,因为连管承都投靠他了。即墨周边五县跟着都投靠了太史慈,因为这五县距离北海国治所据县太远,中间还有河流阻隔,孔融本身就不擅长军事,被黄巾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还是琅邪国让齐国出兵解围的。
孔融知道后,不顾读书人的矜持,破口大骂,但是又打不过。于是书信与祢衡诉说琅邪国国相祢衡无耻之徒,威逼利诱自己属下有靠他。如今北海国18县落入张蓬手中12县,包括北海国乃至青州的军事要地即墨。
祢衡收到来信,在这世上孔融算是自己唯一至交,居然敢欺负祢衡至交,于是千里走单骑奔向徐州琅邪国。
……
藏洪知道琅邪国国相举荐自己为泰山郡太守,也明白泰山郡现在是张蓬的,看来他有招揽自己的意思。不管怎么说,可以为汉室增加一点实力也是好的。
于是带着同乡陈容琅邪国拜谢张蓬,张蓬听说臧洪即将到来,带着荀谌、荀攸出城相迎,臧洪很是感动。
“国相大人亲自出门相迎,臧洪愧不敢当,这乃我同乡陈容,文武双全,此次带他一同前往泰山郡任职。”臧洪介绍了同乡给张蓬。
“陈容?”
这不是宁愿以死追随臧洪的陈容吗?由于死得太早,没有什么建树,没什么名气,但是他的大义不亚于关羽,与其说是追随藏洪而死,不如说他是追随汉室江山而亡。
“对,小的就是陈容。”
看着国相张蓬很惊讶的样子,自己才惊讶,难道自己哪里得罪了国相大人。
张蓬记得陈容是给臧洪当郡丞去了。
“即墨为我五郡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