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治世难
除了一直跟随徐缺的董长安,其余众人看着徐缺手上的东西都有些傻了眼。
徐缺从中抽出几张布帛挂在了身后的墙上。
随即问道:
“诸位,冀州十一个郡县,共计五百九十万人,可知眼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吗?”
徐缺转身看向众人,轻声询问着。
众人眼中露出思索的神色,徐缺却未等众人想罢,便继续说着。
“那就是填饱肚子!天公将军率军起义为的就是让百姓有口饱饭吃,让百姓能有个安稳的生活,这也是我们今天能够站在这里,有这么多将士愿意跟随我们的原因。”
“行军打仗需要粮食,百姓生存也需要粮食,诸位,该如何是好?”
说着徐缺一指第一张布帛,上面勾出了数地,手指点在其中一个位置。
“徐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民心安了,路才会平,我们才能做更多的事。
徐缺有一法,还请诸位静听。
诸位看到徐缺所勾画出的位置了吧,此乃常山郡。也是我冀州最大的产粮之地,这第一法就是屯田!”
屯田之法自东汉就出现了,不过是地方政府屯田,算是租借给百姓种田,同时收取厚重的赋税。
看到众人一脸了然的表情,徐缺神秘的一笑。
“徐缺所说的屯田分两部分,一则是军屯。由我黄巾军种粮,刨去己用外,三成还于民,七成充作库存;二则是民种,军田划分后,剩余的土地均发还给百姓,且百姓每年收获的粮食只需要将三成交于地方粮库即可。”
当听到第一则-军屯之时,众人便露出钦佩的神色。
当第二个民种一出口,众人皆是一惊,随即漏出一种不敢置信的表情。
那时的税赋极重,再加上地方官员的克扣,每年的产粮到了百姓手后,只有不足一成!
糊口尚成问题,更何况地方官给你种你才有的吃,不给你你就只有饿死的份。
现在徐缺等于直接把土地送给百姓。
这等于什么?这等于把百姓生存的权力交到他们手中!
不重权力重民生,不尊王权尊人道!
这在那时候可是闻所未闻的举动!
“将军英明!!”
徐缺一摆手,止住了众人口中的话。
此时大战刚过,徐缺不愿浪费一丝时间,冀州的百姓还在受苦,还在为了吃饭而徘徊在土匪与野尸边缘。
“诸位,屯田之法由常山郡先行施展,如果见了成效,诸位也有了经验,届时在冀州各郡县一同实行。”
说着徐缺看向张宝。
“地公将军,由你带二十万军去往常山,施展屯田之法,可行?”
张宝本就是农民出身,对此更为的有经验。
尤其是徐缺这般仁心,让张宝不由得心声敬佩,狠狠地施了一礼。
“将军英明,此事交于在下便可!”
徐缺颔首,随即指向第二张布帛。
布帛上没有图画,只有一行行的字。
“我黄巾军缺少人才,莫说管理一方郡县,就是当个县的主簿都找不出几人能行,故而只能先用汉官。我军虽无人能担当此重任,但是不会管总会看,此乃我定下的监察之法。”
说着徐缺摘下布帛,递给董长安。
“长安,你从黄巾军中挑出十一个有能之士,每人率一百军进驻各地的太守府,监察地方官的一举一动,如有不妥,依法处理便是,这十一人由你管理,届时出了问题,我拿你是问,可行?”
董长安起身接过徐缺递来的布帛。
“末将定当竭尽所能,万死不辞!”
继而徐缺再次指向第三块布帛,同样的还是被徐缺勾画了许多图案文字的地图。
“行军打仗无外乎军备粮草,粮草有张宝将军,本将无忧,这军备之事还需考虑。
魅娘,由你率十万军,分别前往赵国、毛城、石邑,届时将这十万人分好,开矿与做军服一并进行,不知可有问题?”
魅娘不似前几人那般痛快,有些犹豫的起身。
“将军,我想留在你身边…”
徐缺一怔,随即莞尔一笑,道:“魅娘放心,只是临时布置罢了,我后面还会有其他的安排,眼下让这冀州充分运转起来才是正事。”
听罢魅娘面露失望之色,轻叹一声。
“定不辱使命。”
徐缺点了点头,随即看向子龙。
“子龙,这内政之事已经妥当,剩下的就是最为难,也是最为辛苦的军务了。”
子龙站起来抱拳,朗声道:“将军吩咐便是,末将定不负所托!”
“好!子龙你率领除了铁浮屠外的剩余将士,自十一郡内招兵,以一百万为招够之后由你训练,暂且安置在安阳,届时我另有所用!”
“诺!”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