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南昭王阡城
于是容若不由分说地被万俟玥揽着出栖梧园去了。
要是可以的话,她想立即插上一对翅膀,眼睛一闭,就能飞到京都,飞到他身边了……
园中,只剩下尹风和芷微两人。
尹风起身,负手立在竹榻前,看着一点一点被群山掩映的落日道,“芷微,你顺便陪容若回宫一趟。”
素白衣裙的芷微颔首应下,“是,我会保护好小姐。”
“玥儿,你也定要保护好,一路上别让她们俩闯什么祸。”
尹风交代道。
芷微闻言,微有些迟疑地应道,“……是。”
其实她很想问公子为何和那个女子走得那么近,公子是不是……
但她没有这个权利问,此生只要能永远陪伴在公子身边,已是她最大的奢求了。
天边最后一抹彩色也渐渐被黑暗吞没,夜色伴着那透着隐隐银光的月亮悄然而来。
南昭王府世代是南沂重臣,先祖阡远山曾领八千兵马挂帅扫北,以一把藤邪宝剑,威震北国。
直至攻陷北国幽州,逼得安庆王俯首称臣,此后南沂和北朝以沂风河为界,南北分疆,停息战乱。
阡远山因功受爵为南昭王,赐青州为其封地,位列开国七王之一。
历代来,南沂百姓最为津津乐道的便是那位战功赫赫的南昭王。
更甚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四处打探收集了不少关于南昭王出征在外的行军生活,史家们把它们编成一册册的史书典籍,供书院茶馆等地方相互传唱。
而今这位刚册封两年的南昭王阡城,虽年纪尚轻,但立下的战功却也不是一般人能所及的,当年与东林国的那一仗,恐怕在南沂国没有一人是不知道的吧。
两年前,东林十万大军兵临城下。
阡城只身仗剑挡在城门口,连挑东林七十员大将,可东林任然不肯退兵,而身后已经是生了异心的南沂军队。
第二日,东林大军惊恐地发现南昭阡城就像是一个体力永不会枯竭的战神!
那一日,阡城连战数百人。
第三日,当他一袭银色铠甲立在城头,用指弹着长剑,笑问,“有谁还想与我一战!”
清冷的声音轻轻的,淡淡的传开,仿佛来自九天之外,却又如人在耳畔低语,带着无可比拟的自信。
城外十万大军,无一不听得清清楚楚!
那样不容抗拒又铿锵有力的话语,丝毫不像是已经只身苦战了两日的人。
东林军心涣散,最骁勇的勇士也不敢上前应答。
当日夜里,东林军就趁着夜色悄悄地撤退了,此后东林虽觊觎着南沂大片的疆域,但也不敢再贸然来犯。
今日,阡城从明关回京都复命。
京都的百姓早早就听说了明关一役获胜的消息,他们天一亮便十分默契地排着长队在街道两旁开始相迎。
当大队的兵马从城门而入时,百姓们都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齐声欢呼,来表明他们对将士们奋勇杀敌平定战乱的感激之情。
此时,在街道旁的一个茶寮里。
一个鹅黄色长衫的女子正微笑地轻啜着手中的香茶。
一旁站着位容貌姣好的白衣女子,她脸上的表情冷冷的,握在手中的剑似乎也透着生人勿近的讯息。
而离她们不远处的绿衣女子踮着脚尖,不断向外张望,神情就显得有些急切。
“那个,南昭王阡城什么时候才会来?”
绿衣女子望着城门,小声嘟囔。
坐着品茶的女子一听,不解地望了她一眼,“万俟公子,着急这个干什么,难道你和……阡城认识?”
“我不知道啊,反正我这次来是想和他打听一个人。”
万俟玥据实回答道。
“哦?”
容若眼一眯,唇角一勾,来了兴趣,“打听谁呀,说来听听啊,兴许……”
话还未说完就被又一波澎湃而来的欢呼声所打断。
容若不禁扭头往后看去——
穿过拥挤的人潮,视线径直落在那个骑马而来,一袭白色战袍的男子身上。
一张俊美无铸的脸,就那么随意地坐在马背上,却自带一种尊贵的神态,仿佛他生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除了那隐隐扩张的气场外,他还给人一种坚毅,沉静的感觉,使人看了心中不自觉便生出敬仰之情。
容若望着他,唇边溢着那抹笑愈发的灿烂了,她以一种十分熟稔的目光,只那么静静地观望着他从身边经过。
可万俟玥就不是这样了,她瞪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对面骑马而来的男子,脸上尽是扭曲的表情。
那如远山般的眉目,俊秀而飘逸的风姿,他不正是她日日思念着的陌阡陵吗?!
现实真实得让她觉得不敢置信。
“村夫!”
她突然朝着人群中大喊,声音中压抑着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