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一炮而火,海外的路子便彻底封死了。”
海外出道的第一部作品便是借之前积累的那点国际名气,但很可能水土不服。名气这东西一旦消耗殆尽,又无新的成绩支撑,海外市场也很快会关闭的。就这一点来说,老外更实际。
刘升平摊手,“反正没有什么可失去的,既然如此,不如放手一搏。”
阎立点头,将杯中红酒一饮而尽。
“刘先生,贵台如果有公益的项目,我客户可以零片酬参演。到时候还要麻烦你帮我留意一下,试探试探制片方的态度。”
“这个没问题。”刘升平道,“做公益自然好,再有污点也不能拦着人家做公益。保持一定量的曝光,说不定什么时候风向就变了。”
对刘升平的最后一句,阎立深以为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几年后是什么光景,谁说得清楚。只是青春苦短,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杜冰冰那里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她通过一些关系曲折问询到相关部门,碰了一鼻子灰。
“我看改名换姓,从头再来的好,可能那样出头反而比较快。”
阎立笑道:“谁不认识她那张脸。”
“那就发通稿,某小演员神似某过气流量明星,过气的自己给现在的自己炒作!”
“只要能说服资方和平台,怎么折腾我都举双手双脚赞成。”
闲扯到后来就是泄气,感慨体育界的惩罚措施反而比较好,即便有兴奋剂嫌疑,几年以后还是能参加赛事。至于终生禁赛,那也是犯了极重大的错误。
没有规则的规则最可怕。
*
周末与夏莞方碰头,交流最新的情况。说辞当然是委婉的,免得夏莞太泄气。
“没关系,这才刚刚开始,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努力,还是会有成效的。”
反而是夏莞,比阎立他们还要乐观。乐观固然是好,只是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可能像夏莞、吴谦这样曾经的顶流艺人,因为上升期的时间太短,出道后拍一两部作品就获得极大的知名度,成功来得太快,让人有过度的信心。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成效,既然国内市场暂时难以开拓,我们便放开手脚进军海外市场。”阎立道。
这一点夏莞的基础要好,她之前主演过中韩演员合拍的偶像剧,在韩国播出后,反馈非常好,一度成为在韩国最有知名度的中国演员。
借着几年前的那点基础,再拿下一两个小角色应该没有问题。只是拿到女主角可能会有很大的难度。这些还要找国外的经纪公司再谈。
Timmy表示赞同,“韩国、日本都可以尝试,毕竟文化相近,审美相似。莞莞在米国时我们就聊过这个问题,等着风波平息,再接洽跨国经纪公司。”
“我手上就有一个合适人选,她是S.M公司的一个经纪人,如果夏小姐决定推进,我想她对你的海外经纪业务会很感兴趣!”杜冰冰道。
“也好。”夏莞道,“只要能继续工作,在哪里我都愿意。”
“那我们不如先来造一波势,前几天回国的新闻热度已经过去,我们找新的新闻切入点,保持定期曝光。”阎立道。
两年的时间对于一个女明星来说实在太久,这个圈子更新换代太快,两年足够有人爆火再过气。
“新闻切入点?你们有什么计划吗?”夏莞脸上浮现一层隐忧和警惕,过去两年,即便人在国外,国内自媒体、营销号仍记挂着她,隔一阵就把她的负面新闻拉出来遛一遍。
关于她的新闻全是槽点,代孕、逃税、跟前任撕胯……这一出出大戏,恐怕连一流的编剧都想不出来。
“大众的情绪往往有一个变化规律。深恶痛绝地厌恶过一个人后,会有一部分人反省:会不会这个人也有苦衷,坏得没那么彻头彻尾?一部分人的反省会影响另一部分人。所有激烈的情绪会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平息。一部分人麻木了,觉得无所谓了;一部分人愿意从另一个视角重新思考问题了;这个时候就是转变舆论风向的最佳时机。”
夏莞听得津津有味,听到这里突然紧张地说道:“现在是不是就是那个最佳时机?”
“差不多。”杜冰冰眨眨眼,从公文袋里拿出两份文件,分别递给夏莞和Timmy。
“这是我们找舆情网站做的民调,请看一下最后的数据。”
Timmy先惊呼:“这是真的假的,会有数据造假的可能吧?”
杜冰冰道:“这家网站我们调查过,没有数据造假的劣迹。这些数字基本上是可信的。”
关于“夏莞复出”的民调文件最后,有一个最终统计:有百分之四十八的受访者,对夏莞复出持中立态度。百分之二十九的人表示支持,剩下的是坚决反对者。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公关女王 (.org)”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