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白杆兵还可以组成几个司,乃至几十个司上万白杆兵的大规模作战!并且就算是上万白杆兵一起作战,从整体上看依然是一个庞大的土兵阵法,所以这样的战力……
并且就现在来说,白杆兵此次来援四千人,完全可以组成二百四十个旗,十个司的强大作战兵团,以此对付大规模的敌人!
甚至不谦虚地说,这四千白杆兵,战力最少相当于二万普通明军!乃至三万普通明军!以一当十!人莫敢樱!
所以这就是一套非常灵活犀利的阵法,无论是对付小股敌人(倭寇),还是大规模的异族侵略者,例如像八旗军这样的敌人,都能做到得心应手。
例如白杆兵对付倭寇就是如此,在白杆兵出现在战场上之前,哪怕是一小股倭寇都能做到横行自如的!甚至都有过72个倭寇进攻拥兵数万的南京城的!
并且双方在大战一番后,南京守军死伤高达八九百人!其中还有两名中高级武将阵亡!而这区区72个倭寇呢?居然无一死伤!全部全身而退!所以倭寇的超强战力可见一斑了!
甚至这群72人的倭寇小分队退走后,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继续在浙江、安徽、江苏三省横行!行军数千里,合计杀戮我军民共计4000余人!如此战力可谓惊人!
可是等到白杆兵赶到之后呢?他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就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
也就是这支72人的倭寇小分队跑得快,没被白杆兵碰上,不然的话绝对会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的!
当然这群倭寇也没好过,在大明其他军队的围追堵截下,经过数次交手后,最后还是悉数被杀的。
不过因为此时倭患严重,到处都是倭寇!所以很快就有一支三百人的倭寇大队伍撞上了白杆兵,然后这些倭寇就倒了血霉了!他们的霸道之路就此终结!
据当时的明军作战记录就是,当时两军相遇后,近乎是三百人对三百人!
而仅仅交手十分钟,战场上就再没有一个能站着的倭寇了!全部被白杆兵悉数斩杀!而白杆兵付出的代价,仅仅是几人受了点轻伤而已。所以都可称得上是一战惊天下啊!
此战过后,大明上下才真正认识到了白杆兵的强悍啊!
并且此战中之所以没有一个俘虏,是因为像白杆兵这种少数民族的军队,他们的开拨军饷,主要就是看你能砍多少颗敌军的脑袋!以脑袋论军饷!所以白杆兵收割倭寇的脑袋那是相当的勤快啊……
而在这样连杀几场之后,等到几处倭寇最猖獗之地,都被杀的干干净净!甚至连一个逃回海上的都没有时,白杆兵很快就杀出了赫赫威名!
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倭寇,几十人也好,几百人也好,乃至人数更多的倭寇也好,在白杆兵面前,在这套犀利无双的土兵阵法面前,都被杀的抱头鼠窜,毫无还手之力啊!
也正是靠着这套天下无双的土兵阵法,初出茅庐不久的白杆兵,这才打出了‘十出九胜,天下莫强’的赫赫声威啊!
然后才被慧眼识珠的戚少保学了去,加以一些适合戚家军的改进后,才有了闻名天下的鸳鸯阵。
(甚至据说后世的蒋军著名将领胡琏,被伟人称为‘猛如虎!狡如狐’的胡琏,最拿手的阵前小组流动作战的战法,也就是三五个老兵组成一个作战小组,人手一支卡宾枪的战法,都是来源于土兵阵法的灵感。)
所以如此介绍后就可以知道,以白杆兵的这种土兵阵法,两军面对面野战,就是最适合他们施展的地方。
而如果换成在城头上作战,或者是在城内的大街上作战,像白杆兵的这种一旗、一司的集团作战方式,就施展不开了。
并且这次三军齐出进行的野战,并不是真正的野战!因为此次战斗并不是直接选在无遮无拦的野外,而是依托沈阳坚固的城墙进行战斗的!
这样背靠坚实的沈阳城墙,不用担心来自背后的威胁,包括万一战事不利,城内的友军还能及时出来支援,乃至极端不利态势下,撤回沈阳城也非常方便,所以堪称是攻守两利啊!
并且这样依城而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女真人的那些攻城战术就不好使了——例如女真人所擅长的凿地战术(挖地道)。
本来女真人这种凿地战术还是比较让人头疼的……为了防止女真人像老鼠似的到处乱挖地洞,进而不知道从哪一段挖穿城墙打进城来。
明军还要分出人手沿着城墙巡逻,并贴着墙根放些大水缸进行监听,哪里在挖洞。
而现在明军出城依托城墙作战之后,女真人的这个战术就不攻自破了——都根本无法靠到城墙跟前的。
包括女真人其他的攻城战术……云梯蚁附的战术,撞车攻城的战术,在明军出城作战之后就统统报废了,大大有利于我军防御。
所以综合以上考量之后,这才最终定下了这个出城作战的战术。
当然之所以做出这个在外人看来有些‘激进’的安排,是因为高耀晋作为方案制定者之一,还有一个不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