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域名(.com)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org)
头顶的直升机不断轰鸣着,军队和卡车不断涌入,街道上来来往往的多是抬着担架的人,宁奕知道他们今晚注定是没法休息了。
等他们回过神来,那个自称叫小丁香的妹子已经悄然不见。一同消失的还有那个中年男人和他带的女孩。
不知为什么,宁奕总觉得那个中年男人隐约有些熟悉,再加上各种原因,他对他们很有好感。
宁奕估计他们是不想沾上官方的麻烦,来之前特意嘱咐了陈圆,等会被问话的时候尽可能地别提到他们。
虽然是夜里,但当局出动的特殊能力者不少。一路上宁奕他们陆续见到了穿道袍的、拿十字架的、从头到脚一身黑的……
当然也有不打眼的。但绝大多数特殊能力者身上都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对于常年混在其中的宁奕来说,很好辨认。
两人在指引下,很快来到了一栋楼下。
人群中站着一个戴着墨镜的男人正在听着旁边的人汇报什么,见他们过来便点头示意。
走近了他们才发现,这个看起来像是临时负责人的男子没有想象的那么拽,反而气质清隽温和,身上有股书卷气。
鼻梁上那副圆框小墨镜看着也不像是为了耍酷而戴上的,反而像是他视力有点问题……
还没说话,旁边就有个穿着白大褂的年轻女人双手插兜悠哉悠哉地走过来,挽起的头发上插了一根原子笔。
她径直走到墨镜男子的面前,潇洒地伸出一只手来:“你好,百科全书,柳时清。”
“地府小组,陈彦青。”
两只手在半空中交握。
穿白大褂的柳时清笑了起来:“地府小组的军师大人,真是久闻大名了。”
“哪里。先前的实验还有劳柳小姐和您同伴的帮助。”
两人商业互吹的空当,站在一旁的宁奕和陈圆已经眼神交流了几个回合。
据他们所知,百科全书是目前国内明面上最大的官方组织,承担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特殊事件研究。比如近年来,业内流行的“灵气复苏小峰值”、“灵气与折纸空间的展开与折叠”等研究,都是由他们完成后总结提出的论断。
百科全书内部并非一团和气,而是根据成员的个人倾向和出身边背景划分为大才子派、唐诗宋词派和词条派三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三派的分别为激进派、保守派和中立派的代名词。
大才子派的研究员们醉心于各种尖端研究,里面有些激进分子经常提出一些骇人听闻的口号,比如什么“上交给国家”“把异常生物切片”之类的,有人怀疑如果不是大环境不允许,他们中的一些疯子恐怕早就做起人体实验的勾当。
唐诗宋词派的学究出身于有道统的名门,致力于翻查典籍,复兴中国古代各种教派的修炼法门,对前者那些异想天开的研究观点嗤之以鼻。
词条派夹在两者之间,既没有前者的天纵之资,又没有后者不凡的出身,却默默地承担了组织内部绝大部分的基础研究及科普工作。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大才子们待在实验室里,老学究们躲进藏书阁里,词条派的人……工头已经在喊他们搬砖了。
两人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这个自称来自百科全书的年轻女人,心里揣测着她的背景。
大晚上的能轻易被人叫来出现场,估计是词条派的人。但看这身打扮和气质,又更偏向大才子派的研究员。
至于那个墨镜青年,他自报家门提到的那个小组宁奕他们没怎么听说过。但既然是调查小组的人,想来在业内也不是什么籍籍无名之辈。
在他们俩打量的时候,对方已经结束了简单的互吹环节,直接切入关键话题。
“搜查的结果怎么样?”
柳时清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旁边的宁奕和陈圆他们。
陈彦青温和道:“没关系,让他们听吧。”
“这两位是……?”
“……宁奕。”
陈圆吭哧吭哧憋出了一句:“散修……陈圆。”
两人自觉矮了人家一截,气势有点不足。
柳时清只看了一眼,没有关注他们,转头继续跟陈彦青道:“我们的人在临港中学的下面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
她一边说着,旁边一个戴眼镜的青年走上来递给她一个资料夹,她随手转交给了陈彦青:“目前只在学校后山、礼堂下挖到了大量女性和幼童的尸骨,但根据仪器的初步检测,临港这里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
听着资料夹哗哗翻动的声音,陈圆偷瞄了一眼上面的图片,吓得又收回了目光。
柳时清继续道:“我建议查一查临港镇这位唐书记的发家史,他当年能拿到日本的大批订单,让临港镇这么快发展起来,这件事说不定另有隐情。”
陈彦青不置可否,只道:“先再查查看。”
陈圆听了倒是想起之前在武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