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里除了烹茶煮酒,赋诗作对,他这二哥好像没什么别的爱好。
直到那日,夜羽来报,在慈恩寺撞见他二哥还有秋才人,两人关系密切竟暗暗在寺中幽会。傅景骁这才察觉出丝丝不对,回忆前世种种似乎皆有蛛丝马迹可寻。
秋才人原是柳将军府的侍女,因长相颇有几分姿色,被柳将军谨献给了皇上。而这柳将军,是傅景骁的舅父,他将秋才人送进宫,也是为了在皇上枕便有个能帮傅景骁、能帮柳家说话之人。
上一世,中秋夜因皇上身体不适,那年难得没举办中秋宴。可傅景骁却收到消息,说是太子欲逼宫篡位,将皇上挟持在甘露殿。
这封密信便是秋才人从宫中传出来。
皇上从未动过废褚的心思,傅景晏也不是那种不孝之人,为何会这般沉不住气?
傅景骁心中有疑,为了以防万一,还是领着一队兵马去了。
而后,傅景骁带兵想入宫营救,不曾想,刚入宫门便被埋伏的禁军擒住。他那父皇站在城头,冷眼反问他为何要带兵逼宫。
皇上尊号“嘉贺”,取的是“家和”的谐音。
登基之初,嘉贺帝这位置坐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当年,也是在宫门处厮杀血战三日,逼宫夺取位后,才有了现在的嘉贺帝。
宫门血战是嘉贺帝永久的痛,以至于他见傅景骁领着身后的兵甲铁骑出现在同样的位置,才会一句解释的话都不愿听他说。
而后,一声令下便是削爵废谥,断了父子之情,将傅景骁贬为庶人赶出长安。
回想至此,傅景骁冷笑一声,摇了摇头。他那父皇自己弑兄杀弟,却有希望自己的儿子兄友弟恭,还真是笑话。
再仔细想想,上一世那般情形,父皇似乎早知道他会带兵入宫,才会在城头等着他。
自己的消息是从秋才人那得知的,那父皇的消息从何而来?
难道也是秋才人?
若是秋才人早与文王有染,那中秋宫变之事,也定然与文王脱不了干系!
傅景骁以为夜羽来信,传的是与文王有关的消息。不曾想,密信中只有一张方信纸条,娟秀而又有些熟悉的字迹,简简单单只写了一个“骁”字。
傅景骁愣了片刻,嘴角轻扬。
长安城里的那个小姑娘是有些想他了吧。
将那纸条小心翼翼的折好,放入里衣夹层心口处的位置。傅景骁抬眼看了看窗外的月亮,心想:等善后完,该早些回去了。
第五十九章 疫病与流民
暮春之初, 惠风和畅,本该是拾翠踏青的好时节,长安城外却突然聚集起了一群流民。
长安乃是皇城, 城门口重兵把守流民们进不了城,城外的一处破庙便成了流民们的避难点。
都说出家人以慈悲为怀, 慈恩寺住持大师听闻城外聚集着流民, 便让寺中弟子在城外开棚施粥, 有了住持大师领头,长安城中的富足人家也纷纷效仿,家中存粮多的就单独搭建粥棚, 存粮稍少的就几家合搭粥棚。
此等善举,本该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怎料,粥棚搭建起的第三日,流民中忽有一男子咳嗽不止,直呼自己浑身发冷体虚无力。众人再一细问,这才惊觉这些流民竟然都来自荆州蓉城。
一时间,长安城内流言四起,人心惶惶,城外搭建的粥棚也在一夜间少了三分之二。
林家是医药世家, 皇上还未受命,林家老爷便已安排人手出城为流民医治疫病。只是, 还未查清那男子为何会咳嗽不止,是否是因为染上时疫的缘故, 流民中开始突然开始咳嗽之人越来越多, 似是被男子传染的迹象。
如此一来,先前剩下的那几间粥棚,也被纷纷撤走, 只剩下慈恩寺搭建的那一间粥棚,人多粥少,只勉强支撑了一餐,慈恩寺内也再无余粮了。
担忧流民因无粮食而引发暴动,皇上有意开放宫中粮仓,以此救济流民。
“众爱卿,可有谁人愿领队出城,开棚施粥救济灾民呀?”
九龙御座下,朝中大臣们面面相觑,却无一人敢上前领命。皇上拧起眉,又点了几个大臣的名,他们却纷纷找借口推脱,直呼称自己不堪重任。
皇上正欲发火,殿外却是传来一洪亮的男声。
“臣愿意!”
皇上抬眸朝殿外看去,便见虞卲大步流星般走了进来。
“回皇上,臣愿意带队出城救济灾民!”虞卲单膝跪下行礼,主动向皇上请命。
皇上大喜,连连高呼了三声“好”。
“臣还有个不情之请。”虞卲又道。
“说!”
“请皇上命尚服局为出城士兵以及城外灾民赶制一些口罩。”
……
这口罩自然是虞卿卿想出来的法子,在两层棉布之间放入艾叶等防疫草药,戴于面部遮捂住口鼻,虽不能同现代的医用口罩相提并论,但也能有效的阻挡人说话时带来的唾沫,还能稍稍过滤吸入的空气。
有了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