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域名(.com)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org)
“我来时就向我表哥的大姨妈的侄子打听过这位新东家。听说这位新东家在郁城可是有名的大善人。本来我还不信,看来新东家果然是个活菩萨!”其中一个小伙子说道。
“真的吗?新东家是个有名的大善人?快和我说说。”小伙子旁边的人好奇道。
一听有八卦听,大家赶紧都围了上来。
“去年冬天北方不是遭难了吗?有许多的难民都跑到了咱们郁城来……”
“这我们都知道,说这干嘛?说点别的。”大家开始起哄。
“看你们这幅没耐心的样子,我不是正在说嘛。去年来了那么多难民,你以为是谁解决的?”说到这儿,他有些得意。
“难道是……”大家有些疑问。
“对!就是大家想的这样!这林老板不仅施粥……你们知道这粥有多稠吗?我那亲戚就冒充难民去拿过粥,听说那粥稠的呀……”说到这儿,他还像是吃过似的,咽了咽口水。
“而且他还给难民们找工作,那工钱比我们平时可高多了,这是在变相的帮助他们呢。而且还开了一间孤儿收容所。你们看现在大街上小叫花子都没有了吧!这可都是咱们这位新东家的功劳……”
下面再说他们的,上面林月儿也在继续发表讲话。
“这契约我已经让人写好了,条约内容都是一样的,我先念一遍给你们听听。然后你们谁认识字再把契约书好好看看,看看是不是一样的?”
确定契约书没有问题,大家都放心多了。大家迫不及待的把契约书签,契约书一签好大家也就放心多了。
这时酒菜已经上了桌,看到有这么多好吃的,大家都放开了肚皮开始吃起来。
除了这些地,在林月儿现在住的这地方都被林月儿用围墙围了起来,这里面有几千亩地。
除了原先的院子和后来建造的四合院,其他地方都是空着的!林月儿准备在围墙最边上,靠近后面那条河的地方开垦几亩地来。
那里本来也是有种过地的。只是这整片土地只有那几亩可以种。
那里的土地肥沃,又靠近水源,非常适合种植水稻。只是以前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能种植的地也少。为了这几亩地全家搬过来并不划算,不搬也太远了……
林月儿之所以要把这块土地重新种起来,是打算让这块地成为自己的实验田。
大庆朝水稻产量实在是太低了。除了没有现代的机器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种子。
机器的问题林月儿没法解决,不过这种子的问题林月儿倒想试试看能不能解决。
要知道在杂交水稻研究出来以前,水稻每亩产量一般都是在五六百斤,最多也不过是800斤。
自从杂交水稻问世以后,就达到了每亩1200斤左右,这还只是普通产量,多的达到过1600斤。
每亩地都能增长至少一倍的产量,这该是多么伟大的发明。
大庆朝的百姓也是人,如果自己无能为力也就罢了。既然自己可能有办法,为什么不试着种一下呢?
而且如果大庆朝粮食也足够多的话,以后粮食也不用一直从现代买了,到时大庆朝的粮食也可以运到末世去卖。
不过林月儿虽然出生在农村,可是本身对于种植水稻一窍不通。况且现在也不知道杂交水稻在这大庆朝种植适不适合?
这几块实验田,就是林月儿专门弄来做实验的。林月儿会根据这里的气候条件,买一批适合这儿种的杂交水稻种子,再打听好具体的种植注意事项……
再在大庆朝找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农,每个人分一块地让他们按照他们的方法种植。并每块地派一个老实识字的记录下种植的方法和水稻的生长情况。
一旦确定杂交水稻真的适合在大庆朝种植,明年就可以在自己其他田地推广。
光是这一项,就不知道能够救多少老百姓于水火之中呢!不过这些还早,还得看看今年实验的情况!
很快又是一年过去了!
去年的水稻实验非常成功,大庆朝的天气本来就和华夏天气很是相似。加上林月儿又询问了种植的一些事项告诉老农。
老农对于林月儿这个东家一向是言听必从,林月儿说的那些种植注意事项又很有道理。
他们本事虽然没什么学问,但是种了半辈子田,可谓是经验丰富。对农田又上心,所以产量虽然没有达到亩产1600斤,也没有现代普通产量1200斤。不过比起以前也好多了,达到了亩产1000斤。
穗子出来的时候这些老农就看今年的穗子格外的多,也格外饱满。可真当稻谷被收割上来以后上了秤,算出平均每亩产量达到1000斤的时候,他们才激动的有些说不出话来。
他们种了这么多年的地,可还没有哪一年有收获这么多的时候……
能收获这么多,林月儿也很高兴!所以林月儿准备今年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