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摩托车厂厂址选择
过了几天,提交上去出国看病的报告,很快就批复了下来:同意林振岳同志出国治疗,务必专心养病。并且还表示会派两名保卫处的干事随行照顾。
龚老爷子还专门来看望了林振岳,两个老战友聊了很多,什么东欧剧变、老大哥的颓势、欧美的动向、国内经济与政策、老百姓的生活,当然也说起了前几天过世的老领导,两人都曾经是他手底下的兵,聊到这里俱是沉默良久。
龚老爷子临走之前,又特意嘱咐林振岳要服从组织安排,将病养好再回来为四个现代化继续努力,两位老爷子还约好等建国五十周年的时候,一起去燕京参加盛大的庆典。
爷爷的病情稳定下来之后,林峰就又赶回了燕京。此时黄源已经亲自压着货轮,一切顺利的抵达了海神崴。等彼得洛夫清点完毕,早已装车的两千辆明斯克摩托车,和一整套的摩托车生产线就会通过专列,运到国内来。
林峰要赶在这之前,决定将工厂设在什么地方,时间已经很紧迫了,之前派出去的五组考察人员也都已经陆续返回,就等着林峰拿主意了。
在公司的会议室里,与会人员包括林峰、郭乐和马连波那十个出去考察的人。马连波等人分别就所选的地点及其原因,做了详细的汇报。一共有十二个初步目标。林峰仔细看了众人带回来的资料,首先就PASS了其中九个,留下的三个分别是:
第一个选项是由马连波提供的渝市,最重要的几个理由包括:一、被称为国内摩托车行业一哥的嘉零集团就在渝市,当地有大量摩托车的配套厂;二、当地水力资源丰富,工业用电供应充沛;三、得益于当地的地形,当地就是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
但交通不便,却是渝市的一个很大的减分点。也有人质疑,既然嘉零集团就在渝市,会不会不利于自家的摩托车产业的发展。
第二个选项是泰常市,这边有一个军转民的拖拉机配件厂,因经营不善濒临破产,但本身的设备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再加上有一批熟练的工人,叠加便利的水陆路交通条件,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第三个选项是吉春市,一汽的老巢,选址在这也有相当充分的理由,交通方便,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而且这个年代的东北仍是国内比较富裕的地区,购买力相对来说较高,虽然没有专门的摩托车配套厂,但遍布各种小型的机械厂,完全有能力为摩托车生产配件。
众人讨论了半天,大多倾向于第三个选项,但林峰最终还是力排众议的选择了渝市,马连波所说的理由只是一个方面。
虽然当地有行业巨头,肯定会对自家的企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没有压力,哪来的动力?而且林峰知道,嘉零并没有什么核心技术,说白了就是一个总装工厂,主要依托的还是当地大量的配套厂。这也能成为自家企业的发展助力。
在林峰的记忆里,就在两三年内,渝市还会崛起宗伸、立帆等几个驰名全国的摩托车企业。他们既然能活下来,自己也未必扛不住压力。
再加上林峰还知道国家会逐渐改善西南地区的交通情况,另外,长江水道也是一个不错的运输途径。
所以,摩托车厂最终拍板定在了渝市,暂时就由提出这个意见,并对渝市做过考察,对当地比较熟悉的马连波负责,去渝市筹备建立由阳光集团全资控股的摩托车厂。当然,也只是筹建工作,具体选址还是要等林峰过去考察之后才能决定。
林峰是一个敢于放权的人,他相信人都是有潜力的,他愿意选择相信这些兄弟们,反正这年头试错的成本也相对较低,草创阶段真出了差错,掉头也容易。还能培养弟兄们的能力,毕竟手底下忠心而又能用的人才真的太少了。
再说了,林峰现在手里有一大笔流动资金,这也是林峰敢于放权的底气。
至于品牌,自然是不能再叫明斯克了,林峰也懒得再想,就直接用了阳光二字,还笑着调侃:“广告词都是现成的,骑阳光摩托,走阳光大道!”
至于原本明斯克摩托车外形上的缺点,对林峰来说还叫事吗?见了那么多后世的摩托车,画出个大概的样子,自然会有人尽善尽美的将其展现出来的。这点上,林峰还是有着足够的自信。
林峰觉得终于可以休息几天的时候,爷爷那边的护照也办了下来。
这时候华夏能直飞米国的城市只有燕京,于是林峰先回了徽城一趟,陪爷爷奶奶乘坐软卧前往燕京,因为正好是周末,林小晚也闹着要去送爷爷,林峰只得依了。
待四人和两名保卫干事到达燕京的时候,姑姑林倩兮已经到了。
由于航班是第二天中午的,林峰本想招呼众人去全聚德或者老莫吃一顿大餐,也当是给爷爷和姑姑送行。不料老爷子看到林峰的四合院之后,却提议说想在家里吃一顿火锅,林峰自然不会反对,赶紧去东来顺打包了一个铜火锅和各种食材。
当晚,一家五口人就在四合院的正房里涮起了火锅,爷爷也讲起了三十多年前第一次来燕京的故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