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厮杀没有取得合适的战果,军中士卒已经是怨言四起。
若不是,李牧威望依旧在,可以压下所有的流言蜚语,若不然,此刻的赵国大军不说是哗变,崩溃也就近在咫尺了。
黄歇和魏无忌对于目前的情况心知肚明,当即就站起来劝解,将李牧拉回了座位。
“此乃是天公不作美,又岂是将军之过错。”
“事先都没有想到战事竟然会拖延到入冬,仓促之间难免如此,将军不应厚此薄彼,以免影响了三军情谊。”
自古不患寡而患不均。
赵国都打了三年的大战了,国内物资匮乏,那还有什么多余的过冬物资,若是有早就送来了,那还用李牧去请。
若是,他们真的接受了李牧的好意,怕是晚上的时候,赵军士卒就要哗变。
李牧无奈的叹了口气,接着郁闷的重新落座,端起边上的酒觞一饮而尽,心中依旧郁郁。
此刻的李牧虽然已经名声鹊起,有了名将的名号,但他始终不是数十年后,那个独抗秦国的赵国战神。
但正此时,春申君黄歇却是忽然说道:“这样的大雪一落,也不全算是坏事。赵人都承受不了这样的寒冷,秦人更加承受不了,汾城大军想必不日就要回归原籍。赵国可以彻底无忧。”
此刻,联军之所以依旧坚持在长平不退,就是因为汾城的秦军始终不退。
汾城距离邯郸还是太近了,秦军又是出了名的好战。
此刻,双方看似都在后撤,但是实际上却是一种对峙的状态。
而联军更是生怕他们前脚一撤退,秦军后脚就再杀了回来。
真正的是前怕狼,后怕虎。
只是,这样的对峙消耗的其实是国力。
可赵国原本就被消耗的七七八八,若是在继续下去,第一个倒下的搞不好就是赵国。
邯郸之战打到现如今的程度,早就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纯粹的意志力的比拼。
表面上是赵国和秦国的拉锯,实际上却已经是七国之间的拉锯。
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狂奔而来,旋即就在帐外停下。
三人转头望去的瞬间,一名赵国斥候掀开厚厚的大帐门帘,携裹着满身的风雪而入,寒风呼啸间,说出的话语让三人悚然一惊。
“秦国急报!秦军五万蜀军兵出斜谷!!!”